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位名為 “非洲十年” 的用戶近來熱度居高不下。
他發布的視頻,將大眾的目光聚焦到了遠在非洲的一位中國小伙 王垚身上。
鏡頭里王垚的生活,滿是旁人難以企及的奢華,堪稱現實版的 “非洲帝王”。
他的出場,總是被美女環繞。
那些身材高挑、氣質不凡的女子,或是作為助理,或是陪伴左右,與他一同出入各種場合。
豪車在他的車庫中整齊排列,每一輛都價值不菲,引擎的轟鳴聲仿佛在訴說著財富的故事。
而他所居住的 1200 平方米超豪華海景房,更是令人咋舌。
屋內裝飾精美絕倫,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主人的尊貴與富有。
私人泳池的水清澈見底,每日循環換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屋外那片巨大的草坪四季常綠,每天都有專業人員精心打理,確保每一寸草皮都處于最佳狀態。
就連他休閑放松的木質連廊,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躺在那里,溫暖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灑下,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更讓人驚嘆的是,當他出門遛寵物時,牽引的竟是兩只威風凜凜、帥氣逼人的雄獅。
這般場景,足以讓任何人為之震撼。
如此奢靡的生活,也難怪網友們紛紛調侃 “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王總每一天” 。
可非洲大陸長期貧困落后,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過上這般生活,王垚到底是什么來頭?
他背后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天資聰穎13歲過英語四級
在短視頻平臺上,“非洲十年” 賬號所呈現的別樣生活,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而賬號主角王垚,更是憑借令人咋舌的日常,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
每次王垚在視頻中現身,那陣仗堪稱 “排面拉滿”。
身邊美女成群,她們可不只是空有皮囊,其中不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世界小姐。
這些佳麗們,有的金發碧眼,散發著歐美時尚的魅力。
有的則是黑皮膚的非洲美女,帶著獨特的異域風情。
身材火辣、相貌姣好,走在時尚 T 臺上也毫不遜色。
能讓世界小姐與頂尖名模擔任貼身助理,這恐怕是絕大多數人連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場景。
可在王垚的視頻里,卻如同家常便飯頻繁上演。
王垚口中輕描淡寫的 “隨隨便便吃一頓”,實際上是由五星級米其林大廚精心烹制的天價珍饈。
餐桌上一道道精致菜肴擺放得整整齊齊,烹飪手法更是融合了世界各地的頂級廚藝,光是擺盤就盡顯藝術氣息。
而常伴他左右的五位助理,工作日常并非忙碌于瑣碎事務。
主要任務是陪著王總四處游玩,盡享美好時光。
他們一同穿梭在非洲的壯麗山川之間,漫步于金色沙灘之上,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心情愉悅時,王垚就會帶著美女助理們開啟 “豪橫之旅”。
前往金礦,體驗淘金的樂趣,在閃爍的金沙間,感受財富的魅力。
踏入奢侈品店,琳瑯滿目的名牌包包、首飾映入眼簾。
王垚刷卡的動作一氣呵成,毫不遲疑為助理們挑選心儀之物。
對他而言,這不過是生活中的普通消遣。
而要是哪位助理足夠機靈,討得王總歡心,豐厚獎勵說來就來。
其中一位幸運的助理,就曾直接收到王垚給出的一百萬巨額獎勵,令人羨慕不已。
在非洲這片土地上,養獅子并非中東富豪的專屬愛好,“非洲土皇帝” 王垚同樣如此。
平日里,王垚居住在烏干達那座占地 1200 平方英尺的豪宅中。
站在寬敞的陽臺上,非洲大陸的壯美景色盡收眼底。
若感到無聊,他直接登上私人飛機,帶著一眾 “后宮佳麗”。
奔赴世界各地,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領略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1983 年,王垚出生于甘肅蘭州,他并非網傳的富二代。
父親身為大學教授,平日里在校園里傳道授業解惑,知識淵博。
母親則是中學語文老師,溫柔細膩,對學生關懷備至。
這是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家境相對寬裕。
身為知識分子的父母,始終將王垚的教育視為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熏陶下,王垚也十分爭氣。
從小學習成績便出類拔萃,尤其是在語言方面天賦盡顯。
幼年時期,王垚就展現出非凡的語言交流能力。
面對外國人,他能輕松自如地與之流利對話,毫無障礙。
父母敏銳察覺到孩子在語言上的天賦,決定著重培養。
此后,王垚的學習之路一路開掛。
那些又長又難的單詞,別人記起來絞盡腦汁,他卻能輕松掌握,語法知識更是無師自通。
當同齡孩子還在為課本上的基礎單詞死記硬背時,王垚已然熟練運用外語,聽說讀寫樣樣精通。
早在高中階段,王垚就憑借扎實的英語功底,順利通過英語四級考試。
與當下許多大學生在英語四級考試中屢屢受挫,形成鮮明反差。
而王垚骨子里是個,有主見、個性十足的人。
盡管在外語學習上天賦異稟,可他并不打算將外語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顧父母的反對,他憑借自身實力,考入北京一所經貿大學,投身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習。
即便身處大學,王垚勤奮好學的勁頭絲毫不減。
在校園里,他一頭扎進國際貿易知識的海洋。
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積極查閱資料,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
在校外他主動尋找兼職工作,憑借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錢。
這份對獨立的強烈渴望,也為他日后的成功埋下了堅實的伏筆 。
入職國企從業十年
憑借大學期間的不懈努力,王垚成功拿下了漢語言文學和工商管理雙學士學位。
過硬的自身條件與出色的綜合素質,讓他在一眾畢業生中脫穎而出。
不少知名學府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其中就有世界頂尖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
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王垚遠渡重洋,踏入霍普金斯大學的校園。
在那里,學術氛圍濃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匯聚一堂,思維的火花激烈碰撞。
王垚絲毫不敢懈怠,日夜沉浸于知識的海洋。
穿梭在圖書館與教室之間,不斷汲取專業知識,提升學術能力。
最終,他成功斬獲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
學有所成后,王垚毅然選擇回國。
在他心中,始終懷揣著為國家社會發展建設添磚加瓦的熱忱。
回國后,憑借亮眼的學歷背景與豐富的學識,王垚順利進入國企工作。
初入職場,作為毫無經驗的新人,他清楚自己面臨著諸多挑戰。
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支撐著他一路披荊斬棘。
工作中,他每日最早到崗最晚離開,主動承擔各項任務。
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向同事、領導請教。
同時,他對事物見解獨到,總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就這樣,王垚憑借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漸在國企站穩腳跟,一路晉升。
當時,王垚主要負責民航飛機銷售業務。
為拓展業務,挖掘更多商機,他憑借出色的業務能力,頻繁被派往世界各地。
在輾轉多個城市的過程中,王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眼界也愈發開闊。
2009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垚登上了飛往非洲的飛機。
此次任務是前往坦桑尼亞,洽談業務往來。
誰也沒想到,這次外出公干,如同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悄然改變了王垚的一生。
初到非洲,這片土地對王垚來說全然陌生。
長期的貧困、部分地區的戰亂,讓社會秩序動蕩不安。
衛生條件的落后,也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但隨著對非洲的深入了解,王垚漸漸改變了最初的看法。
他驚覺,非洲大陸并非如大眾刻板印象中那般荒蕪貧窮。
相反,這里充滿了活力與潛力。
在多數人的認知里,非洲滿是難民。
居住環境臟亂差,炎熱的氣候下彌漫著饑荒的氣息。
可王垚實地考察后發現,這里并非所有人都是難民,有許多人正積極從事生產活動。
盡管當地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可他們和其他人一樣。
有著自己的尊嚴,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與堅定的信仰。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王垚也經歷了不少文化沖擊。
初來乍到的幾年,他遭遇過多次夜間搶劫,恐怖的經歷讓他心有余悸。
但他深知 “高風險高回報”,沒有因此退縮。
在非洲外派的日子里,王垚用心去感受、去了解當地文化。
同時,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他察覺到非洲有著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獨特市場。
這里勞動力豐富且廉價,市場存在諸多缺口。
宛如一座亟待挖掘的寶藏,等待著有識之士前來開啟財富之門 。
放棄高新工作投身非洲
在非洲的日子里,王垚不僅深入考察當地市場,還細心觀察著非洲人民的生活點滴。
他發現,非洲人民生活質樸,在衣著方面極為匱乏。
許多人僅有寥寥幾件衣物,且款式陳舊、磨損嚴重。
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孩子們穿著打著補丁、不合身的衣服。
成年人的著裝,也多是簡單破舊。
這個小小的細節,被王垚敏銳地捕捉到。
在他眼中,這不僅僅是生活現狀,更是隱藏著無限潛力的商機。
王垚本就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骨子里的個性讓他從不按部就班。
經過深思熟慮,他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
回國后,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央企高管的工作。
要知道,對于普通人而言,能在央企謀得一份穩定工作已實屬不易。
而王垚身為高管,拿著高薪,享受著優渥待遇,擁有旁人擠破頭都得不到的地位。
可他卻沒有絲毫猶豫,2011 年,28 歲的王垚告別了安穩的國內生活。
再次背井離鄉,奔赴那片令他心心念念、充滿無限可能的非洲大陸。
初到肯尼亞,王垚便迫不及待地開啟了創業之旅。
他最先瞄準的是,鮮花販賣行業。
肯尼亞氣候適宜,花卉種植頗具規模,當地的鮮花品質上乘,在國際市場上也小有名氣。
王垚心想,將肯尼亞的鮮花運往其他國家銷售,定能賺取豐厚利潤。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
創業初期,由于對市場調研不夠完善,諸多問題接踵而至。
飛機時常延誤,導致鮮花運輸時間大幅延長。
儲藏鮮花的冰室也故障頻發,溫度難以控制。
當鮮花歷經波折抵達目的地時,早已過了最佳保鮮期。
花朵枯萎、色澤黯淡,品質急劇下降,根本無法賣出好價錢。
這次創業初嘗試,讓王垚虧損了 20 萬有余。
但王垚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這次失利并未讓他氣餒。
反而如同給他上了一堂寶貴的商業課,讓他吸取了諸多教訓。
他開始拓寬思路,四處尋找新的突破方向。
一番探尋后,他將目光鎖定在了一個看似冷門的領域 —— 二手服裝。
在其他國家,二手服裝或許并非熱門行當,可非洲的情況卻截然不同。
非洲許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居民生活質量一般,對衣物的需求量極大。
盡管收入不高,但他們對衣服是否為二手貨并不十分在意,更看重的是價格實惠與衣物的實用性。
了解到這些基本情況后,王垚迅速行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到二手衣物生意中。
他著手從世界各地低價回收各類二手衣物,將收回的衣物運輸到肯尼亞。
在肯尼亞,他安排專業人員對衣物進行嚴格的消毒、清洗。
確保每一件衣服都干凈整潔后,才擺上貨架對外銷售。
王垚深知,自己作為一個外國人,想要在非洲將生意做大做強,所售商品必須有過人之處。
于是,他對二手衣物清洗制定了極高標準。
要求清洗后的衣物必須干凈完整,沒有任何污漬和破損。
秉持著這樣的經營理念,王垚的二手服裝店很快在當地聲名鵲起。
每次上新,店里就會被顧客圍得水泄不通,人們瘋狂搶購,場面十分火爆。
僅僅三個月時間,王垚就在肯尼亞成功開設了兩家分店,生意蒸蒸日上 。
讓國人更好的了解非洲
憑借二手服裝生意的蒸蒸日上,王垚在短短數年內積累了大量資金。
隨著野心的增長,他不再局限于單一行業。
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陸續投資了旅游文化、醫藥等多個行業。
與此同時,他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從肯尼亞延伸至其他非洲國家。
甚至開設了一家中國國民企業 —— 工業炸藥廠,在非洲大陸站穩了腳跟。
隨著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的興起,王垚敏銳地捕捉到國內市場對非洲的好奇與陌生。
2018 年,他開通了名為 “非洲十年” 的短視頻賬號。
初衷是分享非洲的真實生活與文化,吸引更多創業者關注這片土地。
他的第一條視頻,便憑借獨特視角收獲大量點贊 。
鏡頭里既有非洲傳統部落的祭祀儀式,也有現代化都市的繁華街景。
打破了大眾對非洲, “單一貧困” 的刻板印象。
王垚的視頻之所以走紅,不僅因為展現了奢靡生活,更在于傳遞了多元的非洲形象。
他鏡頭下的非洲人,有的以編織中國竹筐為生。
有的能說一口流利漢語,中國文化與當地傳統交織出獨特的生命力。
這些內容讓 “非洲十年” 迅速成為現象級賬號,也讓王垚從商人轉型為中非文化交流的民間使者。
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王垚開始思考社會責任。
他借鑒中國脫貧經驗,在非洲創辦 “非洲藍翔” 職業培訓學校。
為貧困家庭提供免費技能培訓,涵蓋汽修、烹飪、建筑等領域。
學員畢業后可直接進入王垚的企業工作,既解決了當地就業難題,又培養了一批掌握專業技能的產業工人。
這一舉措不僅帶動了非洲經濟發展,更深化了中非友誼,成為 “一帶一路” 倡議在非洲的生動實踐。
王垚的故事之所以動人,在于他超越了商人的逐利本性。
他在非洲賺得盆滿缽滿,卻沒有沉溺于奢華生活。
而是通過短視頻打破認知壁壘,用職業教育播撒希望種子。
正如官媒對他的評價:“他用商業智慧叩開非洲大門,以家國情懷架起中非橋梁。”
從二手服裝小販到 “非洲土皇帝”,從短視頻博主到企業家。
王垚的每一步轉型都緊扣時代脈搏,而貫穿始終的,是他對這片土地的敬畏與回饋。
在烏干達的海景豪宅里,王垚常對訪客說:“我的成功離不開非洲的饋贈。”
如今,他的私人飛機仍頻繁往返于中非之間。
但機艙里裝載的不再只是商業合同,還有運往非洲鄉村的醫療物資、捐贈給當地學校的中文教材。
這個曾被調侃為 “非洲王思聰” 的男人,用行動證明:
真正的財富,是讓更多人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