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這位“攪局者”,又開始揮舞起制裁大棒,這次的目標,除了俄羅斯,還順帶“關照”了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揚言要實施“二級制裁”,征收高達100%的關稅。這明擺著,就是沖著中國和印度這倆俄羅斯石油的“大客戶”來的。
先看看印度,這幾年在能源采購上,那可是把“精明”發揮到了極致。俄烏沖突一爆發,印度就瞅準機會,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份額,像坐火箭一樣,從原本的2%,一路飆升到35%,俄羅斯直接成了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印度這算盤打得,那叫一個響,俄羅斯的石油不僅價格有折扣,還能用印度盧比交易,這可太劃算了。印度不僅自己用,還當起了“中間商”,把石油加工后轉賣給歐洲國家,賺得盆滿缽滿。
特朗普和莫迪(資料圖)
可美國哪能看著印度這么“舒服”地兩頭獲利,這次直接施壓,逼莫迪政府選邊站。面對美國這來勢洶洶的威脅,莫迪政府似乎有點扛不住了,直接攤牌,表示隨時可以放棄俄羅斯的石油。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時,雖然嘴上批評美國的“雙標”行為,但話里話外都透著,真要是被制裁,他們有信心從其他地方獲取足夠的石油,言下之意,隨時能和俄羅斯“斷交”石油貿易。
從經濟層面看,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印度對美出口占總額的18%。一旦遭受美國高額關稅制裁,印度的紡織、藥品等支柱產業將遭受重創,這損失可不是鬧著玩的。而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利潤,雖說也可觀,但占GDP比重不足3%。從這點看,短期內,印度通過轉向中東等其他石油供應地(2025年上半年,阿聯酋、沙特、伊拉克已占其進口40%),在成本上還是可控的。
在外交方面,印度一直試圖在美俄之間維持平衡,既依賴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占其能源進口35%),又渴望美國的技術合作(如F-35軍購談判)和印太戰略支持。但隨著美國不斷施壓,再加上俄烏沖突的長期化,印度為了保障對美關系,避免被排除在“西方陣營”之外,不得不做出妥協。
而且,印度和俄羅斯之間,也并非“一帆風順”。2022年俄烏沖突初期,俄羅斯以低于國際油價30%的折扣向印度傾銷石油,幫助印度壓低了通脹。可到了2025年,國際油價回升,俄羅斯取消了折扣,還拒絕繼續接受盧比結算,要求改用人民幣,這可惹惱了印度。印度覺得俄羅斯沒兌現“特殊貿易安排”,于是以“棄購”來施壓,兩國在貨幣主權、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就此暴露。
印度一旦真的放棄俄羅斯石油,這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可將是不小的沖擊。2025年上半年,俄石油收入占財政預算45%,要是印度這一“大客戶”完全流失,俄羅斯每月將損失約12億美元。為了彌補這個缺口,俄羅斯可能不得不進一步降價,預計烏拉爾原油折扣會擴大至40%,同時努力開拓中國、越南等其他市場,但短期內,很難填補印度留下的350萬桶/日的出口缺口。
普京(資料圖)
全球能源供應鏈也會因此發生變化。印度放棄俄油,可能會加速中東產油國與西方的合作,讓“歐佩克+”格局進一步向美國傾斜。國際油價也可能出現波動,預計每桶上漲5-8美元,這對依賴成品油進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外交部多次明確表態,堅決反對美國的“長臂管轄”,強調中俄能源合作是基于市場原則,不受第三方干擾。2025年7月,中國發布《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呼吁構建“無附加條件”的能源合作體系,得到了60多國的聯署支持,這表明國際社會對美式制裁的不滿和抵制。
在能源進口多元化方面,中國一直在穩步推進。我們已經將石油進口來源國從27個增加到40個,2025年,中東、非洲地區的石油進口占比提升至65%。同時,積極與巴西、圭亞那等新興產油國加強合作,比如簽訂10年期亞馬遜原油供應協議。在石油儲備上,中國也下足了功夫,國家石油儲備已達90天用量,高于國際警戒線50天,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在本幣結算與去美元化方面,中俄95%的能源貿易已采用人民幣結算,2025年上半年結算規模達320億美元。中國還與阿聯酋、沙特啟動人民幣結算試點,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不僅規避了美國金融制裁風險,還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定價權。
此外,中國在新能源發展和戰略儲備上也雙管齊下。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新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22%,預計到2030年,石油依賴度將降至18%。同時,推進“中俄遠東能源走廊”建設,新增天然氣管道年輸氣量達1000億立方米,保障能源的長期穩定供應。
印度雖說宣稱能隨時替代俄羅斯石油,但實際操作起來,可沒那么簡單。印度大部分煉油廠設備是適配俄原油的,占60%產能,要轉向中東輕質原油,得投入50億美元進行設備改造,而且改造周期長達2年。再者,俄羅斯也不會“坐以待斃”,可能會通過“盧比資產滯留”來反制印度,畢竟印度銀行還有300億美元盧比存款無法轉出,這無疑會加劇雙邊金融摩擦。
不過,印度放棄俄油,對中國來說,也算是個“戰略窗口期”。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重心勢必會進一步向中國傾斜,這為深化中俄能源同盟提供了契機。中國可以借此機會,推動“中俄印三邊機制”重啟,以能源合作為紐帶,說不定能把印度拉回“不結盟”立場,共同制衡美國的單邊制裁。
普京和莫迪(資料圖)
美國頻繁使用制裁手段,其實正反映出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焦慮和霸權的衰退。美國這種“只贏不虧”的做法,不僅引發新興市場國家的集體反彈,連歐洲盟友也頗有怨言。金磚國家加速推進新支付體系(NPS),2025年已有15國加入,這預示著“去依附化”的全球經貿秩序正在形成。中國應憑借“能源+金融+技術”的組合拳,引領這一進程,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合作網絡。
在這場美印俄能源博弈中,印度的“攤牌”是基于利益的現實選擇,而中國的應對則體現了大國的戰略定力和長遠布局。未來,全球能源格局將持續重構,中國提前謀劃“去單一依賴”的戰略路徑,是維護能源安全與地緣穩定的關鍵所在。我們既要堅守多邊主義立場,又要通過務實的布局,靈活應對各種挑戰,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掌握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