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風帶著點溫潤,掠過上海大觀園的飛檐。那翹起的檐角,仿佛勾住了江南薄薄的煙靄,也讓人勾起了幾分《紅樓夢》里散落的舊夢。腳下的青磚小路曲曲折折向前,活像一行被風吹亂了的詩,引著你不知不覺就慢了下來,踱進這個叫做“大觀園”的園林。
大觀園的字面含義
為什么會叫做“大觀園”?也許你有著這樣的一種疑惑。但我想,創造這個園林的曹雪芹,他應該對園林建筑有著深刻的理解吧。
“大”在這里,是種劈面撞上的氣象。太湖石壘出的假山群,峰巒疊著峰巒,水流繞著亭臺忽隱忽現,硬是把曹公那句“天上人間諸景備”的闊大,從紙上拽到了眼前。每一道門洞后面,都靜默著一段待續的故事。
這空間的鋪排,哪里還拘泥于江南園林“小中見大”的玲瓏心思?分明是把《紅樓夢》“萬境歸一”的那點禪意,化作了腳下可踩、眼里可看的實在。
“觀”呢?得調動全身的毛孔。在稻香村的竹籬笆邊上站定,竹梢尖掛著的水珠,“啪嗒”一聲砸在青石板上。那清響鉆進耳朵,恍惚就帶出了李紈那句“竹籬茅舍自甘心”的低吟,倒像是隔著幾百年的光陰,與探春理家時鎮紙下壓著的狼毫字跡,遙遙打了個照面。
園子里那些楹聯匾額也妙,它們不像是掛上去的,倒像是和青苔、藤蔓一道,從磚縫瓦隙里自個兒長出來的。
而一個“園”字,則說明了這個園林的屬性。綴錦閣里,指尖撫過紫檀窗欞上繁復的雕花。那溫潤的木紋底下,觸到的何止是明代匠人榫卯咬合的巧勁?指尖微涼處,仿佛還纏著寶釵撲蝶時,裙裾倏忽帶起的那一縷春風,若有似無。
我想,正是因為以上以上種種的因素,才促成了曹雪芹給這個園林起“大觀園”的名字吧!
奇妙的園林景觀
說到別的,園林里的景色倒是很不錯的。
傍晚的沁芳亭,是偷閑的好去處。西天的云霞燒得正烈,把一池水染得像潑翻了胭脂缸,濃得化不開,倒讓人想起黛玉詩稿上那滴暈開的朱砂淚。不遠處滴翠亭下,幾個穿粉白裙子的小丫頭在追蝴蝶,裙角掃過青草地,倏地就疊映出當年寶釵撲蝶的身影。
登上大觀樓時,暮色已浸透了朱紅的廊柱。倚著欄桿望去,殘陽的金粉正給飛檐勾著邊。回望那七十二道月洞門,門洞里透出星星點點的暖黃燈火,一閃一閃,真像是《紅樓夢》泛黃的書頁間,夾著幾粒偷溜出來的螢火蟲。
而瀟湘館的竹影下,那扎羊角辮的小姑娘踮著腳,伸出小手去夠墻上搖曳的光斑,屏著呼吸的樣子,可不活脫脫是當年岫煙隔著窗欞,看黛玉運筆時屏住呼吸的樣子?
夜色降臨,“太虛幻境”的石頭牌坊在月光下顯出一個朦朧的廓影。晚風帶著涼氣,掀起衣角。
我好像明白了,原來那些字紙里的經典,從來就不是壓在箱底的老古董。它更像棵扎在時光深處的老樹,根子盤著舊夢,枝椏卻迎著此刻的風,簌簌地搖。每一片新葉,都沾著這個時代的露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