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些管理者,無論面對上級、平級還是下屬,總能把事情推得很順,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而另一些人,明明道理都講清楚了,卻總感覺推不動?
秘訣不在于權力大小,而在于他們深諳人心的“心理開關”。這些高手管理者,懂得不硬碰硬,而是巧妙地撥動這些開關,讓別人心甘情愿地與他同行。
1. 先給“甜頭”:不直接提要求,先給價值
很多人一上來就提自己的需求或問題,這就像一伸手就問別人要錢,容易讓人產生抵觸情緒。
解決方案:溝通前,先思考對方“想要什么”,或對他“有什么價值”。主動提供一個“甜頭”——可以是信息、幫助、肯定,甚至是情感上的共鳴。這能迅速拉近距離,為后續(xù)的溝通鋪平道路,讓對方更愿意傾聽和配合。
金句:先予后取,事半功倍。
建議:找人幫忙前,先真誠地贊揚對方相關能力,或分享一個他可能感興趣或有用的信息。
2. 制造“認同”:不直接反駁,先找共同點
當意見不一致時,直接否定或爭論,往往只會激化矛盾,讓對方關閉溝通的大門。
解決方案:即使你心里有不同的看法,也要先從對方的觀點中找到可認同的部分,表示理解和尊重。先營造出“我們是一邊的”的氛圍,再溫和地引入你的不同觀點或補充意見。這能大大降低對方的心理防御。
金句:求同存異,化解阻力。
建議:當對方提出你不同意的方案時,可以說“我理解你的出發(fā)點,這個角度確實有道理,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還可以考慮……”
3. 激發(fā)“自愿”:不直接命令,賦予選擇權
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溝通,雖然能確保執(zhí)行,但往往無法激發(fā)團隊的內在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甚至可能引起逆反心理。
解決方案:明確你的最終目標,但不要死板地規(guī)定唯一的路徑。在可控范圍內,賦予對方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參與到方案的制定中來。當人感到是被“引導”而非被“強迫”時,他們會更積極主動,產出更高質量的結果。
金句:引導而非命令,激發(fā)內驅。
建議:分配任務時,可以提供2-3個備選方案,或者直接問“你覺得怎樣做能最好地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不是只有唯一的指示。
結語
管理高手之所以能“搞定人”,不是靠權力壓制,而是靠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先給價值,再提要求;先求認同,再提異議;先給選擇,再得配合。
懂得人心,才能無往不利。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