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查出糖尿病后,甜食不敢吃,粗糧沒少吃,水果也只敢嘗幾口,可餐后血糖總也降不下來,還忽高忽低不穩(wěn)定。在了解了張先生的一些吃喝習慣后,醫(yī)生告訴他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與6個飲食習慣有關(guān),這也是很多糖尿病人都存在的問題,稍做改變就會有不一樣的控糖效果。
NO1:主食疊羅漢
除了吃米飯面條,還吃了紅薯、土豆、南瓜、山藥等等,這些食物淀粉含量高,應(yīng)當按主食對待,否則碳水化合物總量會嚴重超標,血糖負荷激增,餐后血糖不高才怪。正確的吃法是,吃紅薯土豆南瓜時,要相應(yīng)減少米飯面條的份量,可以按2:1或3:1的比例來置換。
NO2:吃飯順序不當
不少糖尿病人有很強的吃飯欲望,上來就扒拉米飯面條,或者飯菜肉混在一起大口吃,殊不知這樣的吃法,主食在胃腸中被快速消化吸收,血糖瞬間就會飆升。如果把吃飯順序調(diào)整為先喝幾口湯,增加飽腹感潤滑消化道;再吃蔬菜和肉、魚、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延緩胃排空和后續(xù)碳水吸收;最后吃主食,此時胃里已有鋪墊,不僅碳水吸收速度大大減緩,也有助于少吃主食,餐后血糖上升幅度既不高也更平緩。
NO3:吃飯像打仗
狼吞虎咽,用不了10分鐘解決戰(zhàn)斗,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反應(yīng),很容易就吃多了;吃得快食物沒有經(jīng)過充分咀嚼,不僅加大了胃腸消化負擔,而且餐后血糖也會快速升高。有研究顯示:如果一餐飯吃夠20分鐘以上,相比于狼吞虎咽,餐后2小時血糖要低1-2 mmol/L;所以糖尿病人吃飯要細嚼慢咽,每口飯咀嚼20-30次再咽下,非常有助于吃好又吃飽。
NO4:餐后吃水果
剛吃完飯,馬上來一份水果“助消化”,結(jié)果是正餐的碳水化合物還在消化吸收,水果中的糖分又來“添磚加瓦”,血糖峰值疊加,升高幅度更大。所以糖尿病人吃水果,要放在兩餐之間比如上午10點、下午3-4點作為加餐,既滿足口腹之欲,又避免血糖“雪上加霜”。
NO5:餐后葛優(yōu)躺
吃完飯就躺下不動了,要知道進餐后30-60分鐘是消化吸收的高峰期,此時進行溫和持續(xù)的運動,比如散步15-30分鐘、做廣播操、輕松家務(wù)等,有助于消耗血糖,顯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讓全天血糖更平穩(wěn)。
NO6:藥物服用時機有誤
沒有按不同降糖藥要求的時間服用,比如餐前、餐時或餐后,藥效無法在食物消化吸收高峰期精準發(fā)揮,使得控糖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糖尿病人務(wù)必要遵醫(yī)囑,看清藥品說明書,按時按點服用。
總之,管理餐后血糖并非要餓肚子或吃什么食物,合理搭配、調(diào)整順序、放慢速度、水果加餐、抓住黃金運動時間等等細節(jié)都需要加以注意。你知道了嗎?點個贊轉(zhuǎn)發(fā)給更多糖友吧,關(guān)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健康養(yǎng)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