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一位海淀媽媽在網上吐槽,說女兒在57中上學,但補課費高得讓自己懷疑人生。
作者的年收入有50W+,這即使在北京,也是妥妥的高收入了。
只是女兒一年在補課上就要花掉將近20W,仍然覺得壓力山大。
說實話,這樣高的補課費也把我給驚到了。
我們對未來生活的規劃,無非是讓兒子留在北京,結婚生子,然后接著雞娃。
但這樣的雞娃成本,未免太高了些。
雖然雞娃不關我事,將來花錢也是兒子他們花,但我還是對20W這個數字耿耿于懷。
02
不過,我看了看那位媽媽的具體花費,倒是心安不少。
因為我覺得,她大部分錢都白花了。
且看她的描述:
數學“找了線上一對一的額外輔導,500一小時,一年3.8W”,英語“跟著老師做單詞、語法、閱讀和寫作的專項提升,一年2.5W”,語文“從《古文觀止》到作文思辨一點點捋,現在女兒文言文閱讀穩得很,一年2.8W”,物化“物理化學找了有經驗的老師,從基礎到方法再到難點突破,規劃得特別細,專攻等級考里的重點難點,一年物理2.2W+化學1.5W”……
上面的補課項目,顯然是面向高考,并非是面向奧賽或特長,也不是面向出國。
而一名在校生所有科目都要課外,其實并不經濟,必要性也不大。
03
具體來說,數學一年花3.8萬給孩子買76個小時的一對一在線輔導,平均一天也就十幾分鐘。
除非輔導老師有點石成金的能力,否則,這樣的輔導量能起多大作用?
只要孩子有心,有問題的時候利用下課10分鐘找老師問問,也就夠了。
英語跟著老師做單詞、語法、閱讀和寫作的專項提升,這不就是平時上課英語老師教的內容么!
語文、物理、化學也大概如此,看不出輔導內容和學校里老師教的內容有什么本質不同。
說實話,我不覺得輔導機構的老師比學校的老師更有經驗、更有水平,學習和復習的規劃比學校做得更系統。
我實在搞不懂,家長為什么把孩子的成績提高歸功于補課。
家長覺得那些錢沒有白花,甚至還效果不錯,并不排除是心理作用。
04
作為老師,我始終認為,讓孩子進行全學科補課的意義不大。
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所有學科都跟不上,說明學習能力或學習方法存在問題。
課外找老師再補一遍,效果也不會好。
孩子沒有那么多的空余時間,補課的同時也會影響到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完成。
所以學生需要做的是跟上學校老師的步伐,不懂多找老師去問,而不是從課外去補。
反正,我家兒子從初中到高中,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補課班,高考成績也還不錯。
有自稱是57中家長的網友也留言表示,“我家娃初一開始上57老師就建議不要上外面補習班啊,跟著老師學習就可以,中學6年除了畫畫沒上過任何補習班,老師們都挺負責的”。
可見,學校也并不提倡課外補課。
只要學生在學校把時間利用好了,把老師教的都學會了,成績就不會差。
05
我并不反對雞娃,不反對讓孩子補課或上輔導班。
我只是認為,全面開花補學校的課程,并不經濟。
真正效果好的補課,是進行提前學習,是特長培訓,是興趣培養。
簡單點說,就是補學校不教的內容。
只有這樣,才能補出時間差,才能把錢花出性價比。
對高考來說,提前預習的補課比事后補習的補課效果好,對人生來說,多學幾項文體特長比在文化課上死磕效果好。
所以,相比而言,我更欣賞那位海淀媽媽為女兒在羽毛球和美術上的補課投入,雖然并不多。
如果孩子喜歡,在這方面多投入些,說不定有意外收獲。
所謂雞娃,無非是找到孩子喜歡或擅長的方面,然后盡自己的能力去培養。
具體怎么做,看孩子的先天素質,看自己口袋里的錢,不必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跑。
注:題圖由豆包AI生成。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當當、京東、天貓等平臺熱賣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