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用一個字來形容深圳,艷姐的答案,一定是“快”。
在這里,“進步太慢,都是一種退步”。
這是這座城市鐵一般的律法,也是刻在每一個深圳人DNA里的生存法則。
在這方充滿無限可能的土地上,每天都有奇跡發生,每天也都有神話破滅。
而在這片風云詭譎的地產江湖里,有兩家企業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家是大名鼎鼎的萬科,另一家,便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金地集團。
萬科與金地,這兩家同根同源的行業領軍者,都是深圳地產獨當一面的驕傲,如今也同樣在時代的浪潮中經受著嚴峻的考驗。
萬科長年身處聚光燈下,一邊激流勇進,一邊積極求新求變。
而金地,這位曾以“好公司”著稱的行業老兵,卻毅然轉身,選擇了一條更難而正確的道路:
壯士斷腕,重塑戰力。
這家曾以管理溫和、對員工充滿人情味而聞名的老牌房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發展步伐雖然保守,但始終穩健。
然而,伴隨著前董事長凌克的退休,表面的風平浪靜一朝破碎,一場從內部自上而下的深刻變革,正悄然拉開序幕。
01
變革前夜:
困境之下,溫柔陷阱
幾乎沒有一個金地人,會否認金地集團是家“好公司”。
回顧當年金地的“高光時刻”:
論前途,它可是跟萬科、招商、保利并駕齊驅的“招保萬金”成員,風頭無兩,風光無限。
論管理,金地最引以為傲的,是它人情味十足的企業文化。強調溫情,管理溫和,注重員工的滿意度和穩定性,誰看了都得叫聲好。
在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這樣的企業文化無疑是一張靚麗的名片,讓金地在眾多競爭者中獨樹一幟,備受贊譽。
然而,誰又曾料想到,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當市場環境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當競爭從藍海轉為紅海,金地的這份“溫情”卻開始變得無比沉重,甚至成為了它最大的軟肋。
要知道,金地員工高滿意度、高忠誠度的背后,是一套行之多年的“好人文化”。
管理層溫和,員工關系融洽,高管團隊穩定,許多中高層都在公司奉獻了十余年,幾乎把公司當成了“第二個家”。
在順風順水乃至風生水起的日子里,這種穩定與溫情將整個團隊緊緊凝聚在一起,如同鋼筋水泥般穩固的組織架構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但倘若翻開硬幣的另一面,赫然映入眼簾的,卻是逐漸滋生的安逸享樂心態。
當其他民營房企憑借著敏銳的嗅覺和大膽的創新,在投資運營上梭哈all in,快速擴張時,金地卻始終秉持著保守穩重、步履從容的信念徘徊不前。
在時代大潮褪去前,你永遠不知道誰在裸泳。
當時代紅利迅速消失,這位年逾37歲的“佛系老紳士”回頭一看,卻猛然驚覺自己早已被那些年輕力壯、充滿激情的后浪們遠遠甩在身后。
此外,人才梯隊的固化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中高層長期鐵打不動,新血液想上位比登天還難,年輕人的晉升通道被堵得嚴嚴實實。
長此以往,金地的人才結構逐漸老化,活力和創新思維與主流房企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外部環境風大浪急的時刻,金地內部卻仿佛陷入了舒適圈的泥淖,失去了對危機的感知和變革的動力。
求變,迫在眉睫。
02
壯士斷腕:
求變創新,刻不容緩
其實,金地集團的管理層并非對此毫無察覺。
隨著老一輩掌門人凌克的退休,新任管理者們接過沉甸甸的接力棒,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直面金地當前的困境。
他們清醒地意識到,金地已經到了一個不破不立的關鍵時刻,要在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競賽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進行一場徹底的“刮骨療傷”,從根源上打破舊有的管理模式。
于是,一場以“求變創新”為核心的組織大調整拉開了序幕。
金地的改革大刀,可以概括為“三步走”:總部集權、區域弱化、城市合并。
第一步:總部集權,強化中樞。
金地集團首先進行了新一輪的組織調整,通過對核心業務進行集權管控,旨在讓決策的子彈飛得更快,提高決策效率和執行力。
首先,在總部層面,公司將工程管理中心和成本管理中心合并為工程與成本管理中心,并撤銷了監事會辦公室,同時新設立了供應鏈管理中心和綜合審議工作小組”。
此外,原管理層下設的五個工作小組也進行了精簡,取消了“戰略管控工作小組”“運營管控工作小組”和“風險管理工作小組”,僅保留“投資管理工作小組”和“績效管理工作小組”。
后續,總部將持續加強對具體業務的管控力度,并對城市公司進行更嚴格的考核。
第二步:區域弱化,打破壁壘。
為了解決區域公司“山頭林立”的問題,金地集團對國內的業務布局進行了一場大掃除,將全國七大區域精簡為五大區域,最終設立了華南、北方、華東、中西部四個大區。
這些新的大區全線取消了核心業務職能,只保留業務督導、審計監察與人力行政等輔助職能,徹底終結了過去“三級管控”的老黃歷。
最后,是城市合并,聚焦深耕。
隨著業務的下沉和收縮,金地對城市公司平臺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合,設立了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浙江、天津、東北、南京、華中、西南十大地區公司。
它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把有限的“子彈”集中到重點城市,實現“火力全開”,通過針對性深耕來提升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金地這一系列操作,與華潤置地等頭部房企的組織架構調整思路不謀而合,都是為了適應當前的市場游戲規則,通過建立更加扁平化、高效率的組織架構,提升企業的生存能力和應變能力。
這場大刀闊斧的改革,究竟能否帶領金地走出困境,讓我們拭目以待。
03
高管煥新:
新老交替,布局深遠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里,組織架構的調整,往往是企業戰略轉型的風向標。
對地產巨頭金地集團而言,每一次人事變動,每一步毅然落子,都蘊藏著深遠的戰略布局和集團的良苦用心。
在這次人事調整的棋局中,艷姐首先看到的是獨屬于金地集團的溫情與情義。
譬如曾經的北方區域地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長春。
從浙江大學的工學博士,到金地穩盛投資的掌舵人,再到華北、東北區域的開疆拓土,他的職業生涯,幾乎與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同步,也與金地的北方版圖緊密相連。
然而,沒有不落幕的英雄,也沒有不謝幕的時代。
在本次調整中,陳長春回歸總部,擔任顧問性職務,實現了體面的“軟著陸”。
這不僅是對他過往功勛的肯定,也無疑折射出金地集團的智慧:讓老將以一種有尊嚴的方式功成身退,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陳長春
再如金地集團的“嫡系”老人,馮家生。
1996年,當他懷揣著復旦大學的碩士文憑,南下深圳,踏入金地的大門時,或許并未預見到這片熱土會成為他長達二十余載的職業歸宿。
從深圳出發,他一路南征北戰,在金地快速擴張的版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2011年,他被調往南京,擔任南京公司總經理,四年后又轉戰上海,成為華東區域副總經理,肩負起統籌整個區域生產運營的重任。
在華東深耕的二十余載里,他帶領團隊操盤了眾多金地標桿項目,他的履歷,就是金地集團從一個區域性企業走向全國的縮影。
如今,他卸下上海城市總經理的重擔,回歸集團總部,擔任工程與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
他的職業生涯如同一個規整的圓,從起點深圳出發,最終又回到他最為熟悉的一方熱土。
馮家生
而對金地集團而言,在地產行業愈發注重精細化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今天,將工程與成本管理的重任交給這樣一位既懂業務、又深諳金地文化的“老人”,無疑是深思熟慮后的最佳選擇。
另一位同樣來自華東區域的老將:陳喆的調任,則進一步印證了金地對內部人才的珍視與善用。
陳喆,一位1980年出生的上海本地人,同時也是北京大學的才子。
畢業后,他先在廣告領域磨礪了兩年,積累了豐富的地產策劃經驗。2005年,他完成了從廣告人到開發商的角色轉變,加入了當時的地產名企復地地產,并在上海市場嶄露頭角。
2013年,陳喆加入金地華東區域公司,從一名營銷策劃專家,逐步成長為全面負責投資與運營的核心管理者。2014年,他被任命為金地華東區域助理總經理,隨后多年一直擔任副總經理。
在陳喆的任期內,金地在長三角區域取得了巨大成功。2017年,金地在上海的住宅銷售額獨占鰲頭;此后幾年,金地通過聯合開發模式,在上海、南京、蘇州等重要城市主導了近百個項目。
如今,陳喆升任企劃管理中心總經理,正是將他在區域積累的豐富實戰經驗,上升到集團戰略層面。
這是一種將局部優勢復制到全局的嘗試,也是對優秀老將的最高肯定。金地需要他們的穩健與經驗,來為這場大調整保駕護航。
陳喆
04
續寫傳奇:
華東市場,耀眼榮光
如果說深圳是金地故事的序章,那么華東市場,無疑是其最濃墨重彩、最跌宕起伏的重頭戲。
這里不僅是金地長期以來的業績引擎,更是集團全國版圖中的“定海神針”。
長期以來,華東區域的營收一路絕塵,遙遙領先于其他區域,堪稱金地最鋒利的一把“業績之劍”。
然而,再輝煌的篇章也有新舊交替之時。面對新一輪的行業變局,一場圍繞華東核心區域的戰略性人事調整,悄然展開。
新任華東大區總經理、兼上海地區公司總經理的杜宏,出生于1978年,是金地體系內成長起來的一員老兵。
在此之前,他曾擔任金地集團總經理助理、金地華東區域副總經理、金地南京公司總經理等職務,對金地的文化和華東市場都了如指掌。
此次,集團將華東這片“心腹之地”與上海這個核心高地同時交到他手中,無疑是一次深思熟慮后的絕對信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杜宏調任金地集團東北區域時,彼時金地東北正準備從百億邁向兩百億銷售大關。
面對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杜宏帶領團隊埋頭苦干、精益求精,最終于2020年順利完成目標,銷售突破200億元。
如今,金地集團對杜宏的重任與厚望,無疑正是看中了他這種精準的戰略判斷力和強大的執行力,期待他能重塑華東的輝煌。
杜宏
而在本次調整中,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原華東區域總經理季斌的調任。
此次,他被調任至南京,擔任南京地區公司總經理。
這看似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平調,但背后的邏輯卻相當耐人尋味。
南京市場,是當下房地產行業中公認的“硬骨頭”。它需要的,是一位既有豐富操盤經驗,又能在逆境中“打硬仗”的將才。
而季斌,這位同樣出生于1978年的地產圈營銷老兵,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他早年曾供職于萬科,2005年加入金地集團,對金地體系和華東市場的理解已融入血液。
更重要的是,他曾親身經歷過2008年行業寒冬的洗禮,積累了寶貴的“苦戰”智慧。這種經驗,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
時至如今,金地集團將南京這個“難題”托付給他,正是寄望于他的破局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能夠為南京市場帶來新的生機。
季斌
在這場風云變幻的人事調整中,有一個人始終是金地集團的“中流砥柱”,也是華東市場的“定海神針”。
他就是繼續坐鎮華東的金地集團副總裁、華東大區董事長陽侃。
一直以來,陽侃都身負重任,既要確保華東區域戰略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更要為這塊“命脈之地”提供最高規格的保障。
在杜宏和季斌兩位干將的沖鋒陷陣之際,陽侃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卓越的戰略眼光,為金地華東這艘巨輪在波濤洶涌的市場中,指引著正確的航線。
陽侃
這場人事變動,不僅僅是金地集團的一次內部調整,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布局。三位核心人物的各司其職,如同三支利劍,預示著金地將以更精準的戰術和更強大的決心,迎接市場的挑戰。
05
空降奇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說老將的回歸是為了穩定軍心,那么大膽啟用“空降兵”擔任核心職務,則是金地壯士斷腕、革新求變的決心。
金地清晰地認識到,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自身存在著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引入新鮮血液,用“他山之石”攻“金地之玉”。
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原華南區域的產品副總晏慶玲,順利晉升為集團設計管理中心總經理。
本科畢業于重慶大學,碩士畢業于同濟大學的她,是萬科“新動力”培養出的杰出人才。
她不僅曾負責萬科北京的設計工作,還在凱德置地新加坡總部和卓越集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住宅和綜合體設計領域功底深厚。
在去年金地華南區域人事變動的大背景下,她帶領的產品團隊依然保持了極高的穩定性。這次升任金地集團產品線負責人,可以說實至名歸,眾望所歸。
如今,金地將產品設計這一重要關卡交到她手中,無疑是希望通過她的專業能力,為金地的產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晏慶玲
而另一位同樣來自萬科系的“空降兵”陳睿麒,被任命為集團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則更具戲劇性。
陳睿麒的職業生涯起步于2004年。在同濟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后,他以新動力身份進入萬科。在萬科,他用了十多年時間,從一名基層工程師逐步成長為上海事業部總經理。
2015年,他轉投旭輝,并在此后的幾年里快速晉升,歷任旭輝上海公司副總經理、西北區域事業部總經理、建管集團業務總裁等關鍵職務,一路高歌猛進。
這一時期,房地產行業正處于高周轉發展階段,陳睿麒正是這個時代背景下,快速獲得提升的高級管理人才的代表。
2021年,陳睿麒加入金地集團總部,起初擔任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去年集團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后,他被提拔為集團營銷總監,并兼任企劃管理部總監。
這位從工程背景起家,曾執掌旭輝多個區域公司的“高周轉”干將,如今竟扛起了金地集團的營銷大旗,實力有目共睹。
陳睿麒
艷姐覺得,這看似出人意料的任命背后,其實是金地對營銷體系進行徹底變革的急迫心情。金地需要他身上的“狼性基因”和豐富的市場經驗,來重新激活金地疲軟的營銷體系,尋找新的增長點。
在地區與大區層面,金地集團也進行了全面更新,四大大區與十大地區城市公司有了全新的班子成員:
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愛虹兼任華南大區董事長,
集團高級副總裁郝一斌兼任北方大區董事長,
集團副總裁陽侃兼任華東大區董事長,
集團助理總裁施鑫華兼任中西部大區董事長。
不難看出,這些職位除了基本的平移外幾乎沒有變化。特別是華東大區董事長陽侃,仍然作為集團的中流砥柱身負重任,被寄予了厚望。
而在地區公司層面,變動同樣有跡可循,大多都是原本的城市總繼續擔任地區公司總:
余斌燦被任命為深圳地區公司總經理,鄒川為廣州地區公司總經理,王為軍為北京地區公司總經理,陳驍為天津地區公司總經理,李曉宇為東北地區公司總經理,沈鋒明為浙江地區公司總經理,杜宏被任命為華東大區總經理,并兼任上海地區公司總經理。
結語:
金地集團此次的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變動,無疑是一場決定其未來走向的“大手術”。它打破了過去的溫情管理模式,以一種近乎決絕的方式,向外界宣告了求新求變的決心。
白銀時代,容不得任何冗余和低效。
這場變革,既是金地對行業大勢的順應,也是其對自身管理沉疴的清算。它試圖通過集權總部、弱化區域、合并城市,來建立一個更加扁平化、高效的組織體系。
而在人事任免上,金地同樣展現了其壯士斷腕的決心。
新老交替的安排,既是對過往經驗的尊重和傳承,也毫不掩飾地傳遞出對“新鮮血液”的渴望。
那些曾經叱咤一方的元老們,或許將告別舞臺中央,而一批更年輕、更具活力的管理者,則被推到了前臺。
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權力更迭,更是金地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所做的戰略布局。它需要那些能夠理解和擁抱新商業模式、更具創新精神的人,來掌舵這艘正在加速前行的巨輪。
然而,變革總是伴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臺“大手術”能否真正解決金地長久以來的管理沉疴?集權之后,總部和區域之間的博弈又將如何展開?這些問題,是機遇,也是懸在金地上空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但無論如何,金地已經邁出了最艱難、也最關鍵的一步。
在這個風云詭譎、充滿變數的地產江湖,金地的故事,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主編:張艷
責編:炳然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