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先生曾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早年他的妻子想要學古琴,于是就花錢買了一個,但是經過很多年都沒有開始學習,他就問為什么買了琴卻不學,他妻子說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沒有合適的老師指導那還不如不學。
這個故事是崔寒柏先生在講解筆法知識時引申出來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釋一位合格的老師對學習的重要性。
書法的核心在于筆法,書法學習的基礎和重點也是筆法,但是筆法并不是現代人能夠自悟的,畢竟我們已經遠離毛筆書寫很久了。
古代毛筆書寫是日常行為,所以古人從小就接觸的是正確的筆法,還能夠從日常的書寫中不斷糾正和精進。
但是今人已經早已不習慣毛筆書寫,對于傳統筆法的揣悟往往是基于筆畫形態,而非流暢書寫,也就是一種基于描繪畫的思維。
當下流行的對筆法的練習基本基于筆畫形態,粗的地方就按,細的地方就提,之所以為什么會有粗細之別,就不去深究了。
在這種學習理念的加持下,都是在用描繪畫的方式去構造筆畫形態,而忽視了流暢書寫的需要。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初學者,很多知名書家也依賴描繪畫。
可以看到某位館閣體書法名家在創作時為了畫出完美的筆畫形態,往往寫一個筆畫時多次下筆,甚至用舔筆代替調鋒,寫一個字要多次舔筆,完全不顧書寫的流暢性。
民眾沉浸在這種完美筆畫形態帶來的視覺愉悅感中,忽視了書寫節奏和氣韻變化帶來的情感表達,將書法當成平面設計來欣賞。所以錯誤的筆法普及不但偏離了書法的本質,也拉低了民眾的審美水平。
鑒于當前書壇對筆法的錯誤理解,崔寒柏先生才敢說:當今很多書法家其實都不懂書法,但是卻在那里教學,誤導了很多人。
崔寒柏先生認為筆法一定是為了流暢書寫服務,而非筆畫形態,筆畫形態只是正確使用筆法后自然形成的結果。
崔寒柏先生還認為,傳統筆法已經斷代,這導致很多人在學習書法時往往習慣通過筆畫形態去揣悟筆法,從未走入誤區。如果一開始筆法就是錯的,那么以后都所有都不會正確。
所以崔寒柏先生才會強調想要學習書法就一定要在最開始就得到一位真正懂筆法的老師指導,只有學會了正確的筆法,才能夠真正進入書法的大門。
當今很多人都有學習書法的需求,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去,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寥寥無幾,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懂筆法的老師指導,自悟陷入誤區,走進死胡同,無法再繼續下去。
崔寒柏先生甚至告誡那些立志想要學習書法的人,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那就不要開始,所以才引用了文中開頭的故事。
學習固然是好事,但是不正確的學習卻是一種浪費,將自己的錯誤觀點傳播給他人更是誤人子弟,書法已經是國家一級學科,需要專業、系統的學習方能入其門庭。
不能將學習書法看作一件簡單的事,試圖通過機械模仿前人字帖就能取得成功,書法的環境已經改變,書法的成功也不可能簡單的摘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