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開心了!我真的選到了想要的房子!”7月26日,在同心路961號、963號舊住房更新改造項目搖號選房現場,68歲的杜娟阿婆樂得合不攏嘴,抱著小孫女一個勁地親。
同心路961號、963號是兩幢建于20世紀70年代的三層小梁薄板房屋,48戶居民擠在1364平方米的空間里,墻面開裂、漏水滲水、磚塊掉落是家常便飯,廚衛合用的不便更是讓居民們苦不堪言。
為此,虹口區首次嘗試了“原址改建+協議置換”方案,最終在首輪意見征詢中,僅用不到一周時間就獲得居民一致支持,簽約率迅速達到100%。
經過公平、透明的“雙輪搖號”,22戶異地安置家庭終于選定了期盼已久的新家,即將告別廚衛合用、漏雨掉磚的老屋,迎來嶄新的生活。
記者在現場看到,同心路961號、963號,就像是深陷高樓中的一塊洼地,破舊不堪的房屋面貌,讓居民們“改善生活”的愿望十分強烈。
同心路961號、963號現狀。周楠 攝
杜阿婆心有余悸地說,就在昨天夜里,自己還被“窸窸窣窣”的聲音吵醒,也不知道是蟑螂還是老鼠在爬。“如果是下大雨,會從三樓一直漏水到一樓。”
1998年搬入此地的杜阿婆家住在一樓,24.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以前住著一家三口,衛生間4家合用,廚房間也得3家合用,后來女兒出嫁后住出去了、老伴也去世了,她一個人獨居。
這一次,終于盼到了成套住房改造,她被抽戶,通過協議置換,選擇了異地房源。“這個房子就在株洲路上,1室戶,面積有51.36平方米,有獨立的廚衛,我一個人住正好!”
廣中路街道副主任郭楠介紹,由于房屋間距、日照等規劃要求,該處房屋不能通過拆除重建進行改造。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讓每戶居民都能擁有獨立廚衛,虹口區廣中街道、虹口區房管局和虹房集團創新提出“原址改建+協議置換”的方案。
方案敲定后,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抽多少戶?抽哪幾戶?如何確保公平?工作組日夜奮戰,反復測算,最終將抽戶數量確定至22戶,將朝北戶型和獨用廚房戶型進行抽戶異地安置,最大限度釋放改造空間。這樣在房屋層高、體積不變的前提下,回搬居民每家可以增加10平方米以上的使用面積,實現廚衛獨用。
同時,為異地安置的居民提供從30多平方米到近百平方米的房源,在對抽戶房屋總價核算時,按照不同房型分組將原房屋使用面積加上一定使用面積進行計算,針對抽戶房屋與異地安置房源之間產生的價格差額,以“多退少補”為原則結算,確保雙方權益平衡。
面對居民們的個性化訴求,工作組把辦公室“搬”到了小區門口。為面積有爭議的家庭,設計人員耐心解釋政策消除誤解;對于希望獲得裝修補償的居民,工作人員反復溝通,幫助算清長遠賬;最終,協議置換的房源跨越虹口區、寶山區,提供“零距離”看房服務,組織居民包車、包路線、包講解。
居民搖號選房現場
對于原地回搬的居民,街道則吸納居民戶型優化建議,協調設計院研討落實,讓“改造好不好,居民說了算”。
74歲的王扣學老伯,就選擇了原地回搬。“在我和老伴的有生之年,終于有獨門獨戶,廚衛獨有的房子了,居住面積還比原先多了13平方米!”王老伯說,“不僅一分錢不用出,過渡的這兩年,街道還補貼了租房過渡費,想得特別周到。”
廣中路街道負責人表示,舊改不僅是房子的更新,更是民心的工程。下一步,街道將協助居民完成搬遷,并確保改造工程高質量推進,讓更多居民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夢想。
改建后效果圖
原標題:《選中心儀的房子了!原址改建+協議置換,上海這個成套改造項目居民圓夢》
題圖為杜阿婆指著選中的房源。周楠 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周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