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中,家住高新區紅光村的高先生反映,其40年房齡的宅基地房屋翻修申請已近3年,至今未獲通過。
7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高新區紅光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高先生的翻修方案。方案顯示,高先生計劃將原本和弟弟相連的房屋,以一條寬約1.5米的弄堂隔開,并向東進行平移,而且想進一步擴大小屋的占地面積。“他想將他的房子整體向東移1.5米,然后北面的小屋又想擴充0.67米。這兩項加起來大概17.36平方米,這些都屬于超占面積。”紅光村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錢雪良表示。
針對該方案,高新區社區前期已多次組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但由于該訴求與現有審批規范不符,最終未能通過。“我們也跟高先生解釋過幾次,也跟他明確可以通過兩種方案,一種按照原先的建筑面積和占地,進行翻建。另一種,如果他想要一個弄堂隔開或者進行移位的話,只能利用他房屋現有的面積進行縮減,把位移面積算在自己的建筑面積平方里面。接下來,我們還會跟他進一步溝通,爭取引導他按照原先的面積重新翻建。”錢雪良說。
隨后,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對于位于規劃保留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可以申請原地翻建,依據《上海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在翻建過程中,按照建筑面積不超過90或者100平方米,由屬地政府進行丈量放樣來確定建房的具體位置。而像高先生這樣位于規劃非保留區域內確實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按照“申請危險住房修繕的,不得擴大宅基地四至范圍,房屋外立面應符合鎮域風貌管控要求”總要求,我區由各鎮(高新區社區)按照鎮級制定的解危工作方案,通過鎮級“一事一議”后開展修繕解危備案工作。“在解危的過程中,是不允許擴建和移位的。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指導各鎮加強后續的監管工作。”區農業農村委鄉村建設科副科長顧超杰表示。
此外,近期,區農業農村委還牽頭制定《金山區農村宅基地管理全流程工作指引》,進一步規范農村宅基地的全過程管理與監督,并明確區、鎮、村各自的工作職責。
農戶申請“解危”
基本流程為三步
第一步:農戶房屋經鑒定確實存在安全隱患的,向村級組織提出申請
第二步:村級初審通過后,提交鎮級部門
第三步:鎮級相關部門召開聯審聯辦工作會議,如果需要現場查看再進行查看,最后結合房屋實際情況共同審議后給予具體的“解危”路徑,再由農戶開展“解危”工作
記者:戚靜偉、陳憶文、沈晶(實習)
編輯:干鈺瓊
責編:干鈺瓊、程佳域
審核:陳建軍、林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