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說財經訊:你知道嗎?
全球最賺錢的寺廟不是泰國大皇宮,而是中國少林寺!
2025年7月26日,一則“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引爆全網,背后卻藏著更驚人的秘密——
他名下18家公司、4.5億商業用地、年收入超12億
,甚至被曝在海外有十幾座別墅。
當袈裟遇上資本,佛門凈土還是生意場?
今天,咱們就扒一扒這個“佛門喬布斯”的商業密碼,以及他踩過的雷、引發的罵戰。
首先,我們來看看少林寺到底有多能賺錢!
少林寺的“金庫”比你想象的深!實際上,少林寺的財富密碼主要就藏在三個 "錢袋子" 里:
第一、門票分成。
數據顯示,少林寺年接待游客420萬人次,門票收入3.5億,而且它還衍生體驗項目(禪修課、武術課)再賺1.2億。
第二、少林寺的IP變現和文創帝國。
全球60多個少林文化中心,光德國柏林中心月租金就 5000 歐元。武僧團巡演一場收費超百萬,抖音賬號粉絲破千萬,直播打賞和帶貨又是一筆隱性收入。
此外,少林武僧團全球巡演200場/年,每場收入從10萬到50萬美元,海外50個“文化中心”年入千萬美元。
另外,少林寺還有聯通號碼“開光”拍賣、游戲《少林傳奇》,海外年入千萬英鎊。
少林寺第三塊收入就是商業地產。
你敢相信?那個說月薪700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手握18家公司,甚至還在2022年斥資4.52億元拿下鄭州黃金地塊,計劃建五星級酒店和文創園區。
澳大利亞 "少林村" 項目更夸張,包含高爾夫球場和度假村,預計年收入1.32 億澳元,約 6.2 億元人民幣。
所以啊,你敢信?少林寺,人家這座寺廟的商業版圖,比很多上市公司還野!
當然,說起少林寺的商業帝國,那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這位“少林MBA"可以說是一個“佛系CEO”的逆襲劇本,堪稱宗教界“馬斯克”!我們接下往下看。
釋永信,原名劉應成,16歲,也就是1981年踏入破敗少林,那個時候少林寺只剩14僧人+28畝旱地。
1996年,當別人不懂域名時,釋永信搶注官網,把《易筋經》變成“武功秘籍”引流,全球點擊量暴增,半年官網積累5萬海外訪問量。
1998年,釋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口氣注冊45類200多個少林寺商標,從功夫鞋到禪香全保護,直接把 "少林" 變成金字招牌。
2008年,釋永信開始資本出鞘,成立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自己持股 80%,開始資本運作。這家公司后來成了少林寺的 "錢袋子",投資14家企業,涉及茶業、旅游、影視。
2015年,釋永信開始海外擴張,花1950萬元在澳大利亞買地,建禪修中心和度假村。現在海外60多個文化中心,每年吸引 2000 多名外國弟子,學費和演出收入占總營收 30%。
這還不夠!
2022年,釋永信更是進軍地產行業。聯合國企拿下鄭州 4.52 億元地塊,進軍商業地產。雖然2024年退出股東,但項目估值已翻倍,這證明少林寺的資本嗅覺有多敏銳。
所以啊,釋永信的少林寺“商業帝國”是一步步 "打怪升級" 來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卻也從來不乏質疑,釋永信的“佛商”人設也多次崩塌和遭受N次暴擊。
首先就是2015年遭受實名舉報風暴。
當時的釋永信弟子——釋延魯實名舉報他 "私生女、雙戶口、侵占公款",雖經調查組澄清部分不實,但暴露了少林寺財務不透明問題。比如無形資產管理公司 80% 股權代持,被質疑 "方丈變老板"。
然后就是2022年的地產爭議。
當時,少林寺4.52億元拿地,被批 "佛門逐利",盡管解釋是 "文化產業配套",但項目規劃中的五星級酒店和服務型公寓,讓不少人質疑背離初心。
接著就是這一次,2025年7月26日,“被查”傳聞爆發,少林寺回應:等官方消息,而且釋永信5月后未公開露面,社交賬號停更,全網都在猜測:這次釋永信能全身而退嗎?!
所以啊,袈裟下的商業帝國,是破局還是困局?當禪杖敲響資本的鐘,少林寺早已不是武俠片里的江湖。
對此,你怎么看?你支持寺廟商業化嗎?歡迎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