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跪拜的雕像,大家肯定會想起岳飛墓前4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檜妻)、張俊、萬俟四人。而在云南的騰沖同樣有四個跪著的雕像,而他們面朝的是滿山的中國烈士。
這四座雕像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這要從1940年說起,當時日軍侵占越南,并且切斷了緬甸跟云南的滇緬公路。當時國民政府跟英國達成軍事同盟,共同簽訂防御協定。
1941年,中國國民政府派出遠征軍入緬甸作戰。戰爭初期,由于遠征軍跟英國軍隊缺乏溝通,加上遠征軍準備不足,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在1942年的緬甸戰爭中,參戰的十萬中國遠征軍,連連受挫,最后只剩下了4萬多人。
中國遠征軍及時吸取教訓,并總結經驗。在1944年5月的滇西反攻戰中,遠征軍與日軍交戰九日,日軍潰敗而逃。
遠征軍戰士趁勝追擊,與日寇血戰數十日,終于將日寇擊潰。潰敗而逃的日軍逃到了云南騰沖,與當地的日軍會合,由日軍將領藏重康美死守,等待支援。
此時遠征軍已經對騰沖形成包圍之勢,于是準備強攻騰沖城。由空軍部隊進行轟炸,在城墻上炸出一個缺口,然后遠征軍戰士進入騰沖城,跟日軍進行巷戰。
由于騰沖城內房屋十分密集,基本都是連在一起的。日軍利用這個優勢,與我軍進行激戰。
由于敵在暗處,我在明處。遠征軍戰士每前進一步,可能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經過42天的血戰,日寇被全殲。
根據幸存的戰士回憶,當時只要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燒焦的尸體,鮮血流淌在騰沖城的每一個角落,可見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
戰后經過清點,中國軍人犧牲8000多人,上萬人受傷。為了紀念這些烈士們,時任云貴監察使的李根清提議修建騰沖國殤墓園。
當時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大家,那就是殲滅的日軍如何處理?他們是殺害遠征軍的惡魔,就算死也無法洗刷身上的罪惡。
經過多方考慮,決定在墓園的旁邊建一座“倭塚”,然后把日軍雙手反綁跪在犧牲的遠征軍墓前進行埋葬,以示懺悔。
這個方案引起了日本方面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對國家的侮辱。憤怒的騰沖百姓,立刻又在烈士墓前新增了4個呈跪地懺悔姿態的日軍雕像。
后來日本方面跟我國政府進行了多次交涉,甚至提出投資數億元建設騰沖,但是前提條件就是拆除日軍雕像,并歸還日軍將領遺體。
中國方面也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日本拆除靖國神社,停止一切供奉戰犯的行為。第二日本必須正視歷史,按照歷史事實修改日本教材。第三日本政府向抗日戰爭犧牲的烈士們以及所有中國百姓道歉。
日本政府對我方提出的三個條件堅決不同意,當然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直到今天,這三點他們都沒有做到。
如今半個世紀已經過去了,但是騰沖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國仇家恨。如今騰沖國殤墓園對全國人開放,當然也沒有明令禁止日本人前來,但是堅決不會給他們提供食宿。
每當人們來到墓園,看著那些為了中華民族而捐軀的人,心情都是沉重的。而他們的陵墓前就跪著那四座日軍雕像,在往后的日子里依舊不斷接受著人們的敲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