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徐州7月27日電 題:“全國武術之鄉”江蘇沛縣千年武術文脈與當代創新傳承交相輝映
作者 唐娟 朱志庚
夏日的清晨,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一些公園、廣場,總有不同人群穿著練功服揮拳踢腿,他們或氣定神閑,剛柔并濟的招式透著歲月沉淀的功力;或拳腳生風,一招一式間盡顯蓬勃朝氣。舞動的身影成為朝陽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承載著兩千年漢文化底蘊的沛縣,以“全國武術之鄉”的美譽蜚聲中外,更以其獨特的武術文化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沛縣大洪拳武校校長鄧守超為學員傳授拳術要領。 朱志庚 攝
沛縣武術可追溯至秦末漢初。作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沛縣歷經兩漢“尚武崇文”的熏陶,以及明清鏢局興盛的推動,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等眾多流派在此生根發芽,逐漸形成了“十步之內必有武館”的盛況。
沛縣武術協會會長、沛縣大洪拳武校校長鄧守超介紹,20世紀70年代,沛縣成立了武術協會,全縣掀起習武熱潮。各鄉鎮相繼成立武術分會,縣里還專門興建武術館,開設教武場,很快就形成了“鄉鄉有拳社,村村有武場”的生動局面。
午后,在沛縣大洪拳武校的訓練廳內,數十名學員在刻苦訓練,現場悶熱的空氣裹挾著汗水的氣息。18歲的張華龍一個漂亮的回馬槍收勢,訓練服早已濕透。“這套動作練了三年,去年省職業院校安保技能大賽上,就是靠它拿了團體冠軍。”張華龍介紹,他練武已經12年,雖然開學才上高三,但是他已經被保送江蘇海洋大學。
沛縣少林武術學校學生集體操練傳統武術。 朱志庚 攝
沛縣大洪拳武校是沛縣北部最有影響力的武校,而沛縣少林武術學校則是沛縣主城區眾多武校中的“龍頭”。沛縣少林武術學校是一家九年制文武雙修學校,并與徐州安保中等專業學校聯合辦學,開設高中班。學員們習武打下的身體基礎和磨礪的意志品質,為運動員轉型提供獨特優勢。沛縣少林武術學校校長孟憲軍說,從沛縣走出的世界冠軍韓曉鵬、齊廣璞等人也是有習武基礎后來轉型技巧項目取得優異成績的。
位于沛縣南部敬安鎮的沛縣劉兵武術散打培訓中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培養出十余位散打世界冠軍和全國冠軍,成為國內散打界的一塊“金字招牌”。7月9日至21日,中國香港武術散打隊專程到沛縣開展集訓。被業界稱為“草根教練”的劉兵說,近年來,培訓中心30余名優秀隊員憑借出色的散打技藝被保送至北京體育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
沛縣劉兵武術散打培訓中心訓練館內多名學員實戰對練。 朱志庚 攝
清晨,在沛城,人們總能看到一個金發碧眼的身影在苦練中國傳統武術。這些來自海外的學員跟隨沛縣武術兵道研究會會長潘霜喜學習少林六合拳、春秋大刀等傳統武術。
如今,潘霜喜撰寫的《六合功》等專著,已成為海外武術愛好者的“武功秘籍”。“今年8月還有兩批外國學員要來沛縣。”潘霜喜說。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這些“洋弟子”正成為沛縣武術在海外的優秀傳播者,讓世界各地的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武術的獨特魅力。
從漢墓出土的鐵劍到抖音上的武術挑戰,從鄉村武場到國際賽場,沛縣人用兩千年時光詮釋著武術的真諦。在沛縣眾多武校里,新學員的第一課永遠是“武”字的解讀——“止戈為武,這是祖先的智慧”。
如今的沛縣,既堅守武術文化精髓,又以開放姿態擁抱時代浪潮。在這里,千年武術文脈與當代創新傳承交相輝映,讓“全國武術之鄉”這張名片愈發閃亮。(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