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闊乾 李洪橋 )
山東菏澤市曹州武術學校積極創新發展武術教學,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
教學成果豐碩。學校武術和足球、冰球、田徑等特色體育專業教學碩果累累。武術和特色體育專業在高考中均取得較高分數,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考入各類大學。單招升學率一直保持在全省較高水平。
比賽爭金奪銀。學校在全國和省級武術比賽中,先后獲得各類獎牌5600多枚,其中金牌占三分之一以上。去年,學校在全國和省市比賽中獲得各類獎牌300多枚,其中金牌占40%以上。近期以來,學校在第十八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上,獲得11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在全國武術短兵青少年錦標賽上,獲得8金2銀4銅。在山東省武術散打錦標賽和武術散打冠軍賽上,獲得18金17銀18銅。在山東省首屆武術兵道短兵錦標賽上,獲得14金5銀4銅。在山東省跆拳道女子冠軍賽上,獲得2金1銀。
輸送大批人才。學校為全國和各省專業隊輸送了眾多優秀專業人才。近年來,學校輸送的武術套路、散打、足球、冰球、田徑等體育專業人員多達200多人。學校輸送的學生白近斌,獲得世界武術散打冠軍、獲得WIF中國區金腰帶、獲得中國體育運動最高獎“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等多項世界級和國家級冠軍和獎勵。梁樹田、吳魯豫、關興友、唐懷安、王卓、史曉雪、胡文斌等幾百名學生在亞洲和全國比賽中爭金奪銀。
校友學業有成。眾多優秀校友在各項工作,特別是體育工作中大放異彩。涌現了武漢體育學業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金玉柱,廣州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辦公室主任龔惠萍,上海體育大學教師范銅鋼等一大批專業有成的歷屆校友。
獲得較高榮譽。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先進社團組織”“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北京體育大學國家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等榮譽稱號。
學校工作的顯著成績、優秀人才的層出不窮,源于學校的砥礪奮進,尤其是學校在專業教學訓練上的創新發展。
制定落實訓練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校每年都按照上級體育部門的教學要求,結合本校教學訓練實際,制定年度訓練計劃,然后量化分解到月、到周、到天,甚至到每一個課時。按照計劃目標,科學安排訓練時間,把握訓練內容。遵守教學訓練規律,循序漸進,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教學訓練。確保了教學訓練效果。
科技賦能教學訓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校配備了現代化、智能化的臥推器材、深蹲器材、蝴蝶機、腿舉機、跑步機、壺鈴等教學訓練設施設備。這些訓練器材,具有力量、耐力、柔韌性和心肺功能同時訓練的集成性,有自控防護的安全性,有自動監測、自動提示、自動調整的智能性,有符合人體生物力學原理的獨特優勢。學校運用數字化輔助工具提高了訓練的科技含量。引入運動傳感器進行智能監測,通過App生成數據報告,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發力短板;使用VR設備模擬傳統武術對練場景,提升反應訓練趣味性。學校采取智能糾錯系統提高了訓練質量。錄制學生訓練視頻,通過AI分析動作,并自動進行標準比對,自動標注問題并推送矯正建議,輔助教練高效指導。教學訓練的科技賦能,為提高訓練效果插上了雙翼。
深化武德文化浸潤。學校將武德融入訓練。將“習武先習德”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貫穿教學訓練中。教育學生恪守武德,學習武林先賢匡扶正義、除惡揚善、扶弱抑強的高尚武德。教育學生尊師敬長、尊老愛幼、文明舉止、禮貌待人,遵守社會公德。學校積極營造校園文化場景,建設了“法制教育基地”“黨建教育基地”“校史紅色教育基地”,并正在籌建“中華文化長廊”。在文化教學中,積極強化德育,結合思品課、政治課、語文課、法制課等,教育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潛移默化增強學生對武術文化的認同感,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強化訓練安全。安全是教學訓練的第一要務、是教練員教學管理的第一目標。學校平時加強防火、防觸電、防疫情、防中毒、防事故。教學訓練中,重點加強訓練防護,嚴防訓練碰傷、扭傷、撞傷。根據冬夏季節變換,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確保學生訓練安全。經常進行安全防護演練,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學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安全應急預案,有效保障了對突發事件的及時處置。
突出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學訓練的主陣地。學校在突出課堂教學訓練上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嚴格執行教訓訓練計劃。上課前,認真備課;上課中,嚴格按照預案進行;下課時,檢查落實訓練效果。二是突出課堂教學的講解、示范、帶練和指導。講解時,刪繁就簡,“講重點、重點講”。示范時,準確到位,理論融會到示范動作中,并注意動作分解,招式分明,讓學生看清楚、看明白。指導時,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做得正確的動作,糾正學生練習的誤解和不足。三是科學安排課堂時間。教練員根據課時科學安排,統籌規劃,精心組織,采取適合學生年齡段的間歇性訓練。一方面,堅持一定的訓練強度和訓練力度。通過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另一方面,根據學生體力,張弛有度,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訓練熱情和訓練氣力。
夯實專業基礎。“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學校在教學訓練中始終牢牢抓住體能基礎和武術基本功。在體能訓練上,圍繞“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速度與爆發力訓練、柔韌性訓練、協調性與平衡性訓練、靈敏性訓練”六大核心進行。認真組織實施引體向上、立定跳遠、鉛球和鏈球投擲、千米長跑、臺階訓練、箱式跳躍、動態拉伸、單腳站立、舉重等。在武術基本功訓練上,以“腿功、腰功、肩功、樁功”四項功法為核心,加強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跳躍、平衡等基本動作的訓練,加強學生的協調、變化和組合訓練。通過體能和基本功訓練,為提高專業訓練水平筑牢了根基。
堅持分類施教。“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學校在專業教學訓練中堅持分類施教。在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訓練時間、個人特長和短板、興趣和愛好、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的掌握情況下,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教法、不同訓練強度。分別對待、分別訓練、分別目標、分別要求。實行個性化教學,讓學生自己做主、自己選擇,張揚個性。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培養典型引路。對學習訓練成績優秀、潛力較大的學生,壓擔子、加任務、定目標、嚴訓練、高要求、常參賽、多培養,讓典型脫穎而出。同時,讓先進帶中間,中間帶后進,形成“手扯手”發展和提高。
比賽引領訓練。學校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一方面,在比賽中檢驗成績、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經驗、開拓思路;同時讓學生學習和吸收別人的經驗和技術,借石攻玉,取長補短。另一方面,取得比賽成績,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個極大鼓勵。學生能夠從內心領受到榮譽感、成就感、幸福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把“要我練”變成“我要練”,提高學生的訓練積極性。
創新訓練方法。學校以創新引領發展。在教學訓練中積極創新了:寫好教學計劃、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精心講解、規范進行演示、帶領學生練習、督促學生自練、動作反復解說、點評訓練優劣、比賽激勵熱情、及時總結反饋“十步教學訓練法”。創新了“基本功、體能、心理”三項基礎和“專業技術”的“3+1”訓練內容;“比賽帶動訓練”“典型帶動全隊”和“實施分類教學”的“1+2”帶隊方法等。通過創新教法,提高了訓練效果。
家校密切結合。學校經常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和交流,向家長通報學生訓練情況,交流學生情況,探討教育方法,密切家校聯系,促請家長積極教育和支持學生訓練。通過家校密切融合,發揮家校合力作用,進一步調動了學生訓練積極性。
攜手名校互動。學校與菏澤一中聯合,實行教育資源共享。學校與北京體育大學融合,建設了“北京體育大學國家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共同組建“北體大·曹州武校足球隊”赴阿根廷集訓,獲得圓滿成功,被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譽為有“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學校與國內外名校聯合,被列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足球運動學院、河南大學武術學院、吉首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哈爾濱體育學院、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菏澤學院等多所院校的實習基地和優質生源基地,以及國防生源基地、俄羅斯留學生培養基地。
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