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始終不太穩定,恐怖襲擊事件頻發。
前不久,俾路支領域甚至自行發布了一份聲明,宣布要脫離巴政府的統治實現獨立,并要求國際社會將其視為一個“獨立國家”。然而,俾路支領袖的這一愿望并未成真,反而其出格行動還使得巴方加大了對其管控的力度。
(俾路支頭目)
日前,這名俾路支民主黨主席孟加爾就再次發聲,稱自己本計劃在周日乘坐飛機飛往迪拜,但是在抵達機場后被趕下飛機,機場人員告訴他已經被列入國民身份識別名單了,即自己將被禁止出國。
對此,孟加爾非常憤怒,他先是通過社交媒體公布了機票、移民柜臺以及禁飛通知等證明了事件的真實性,隨后又對巴基斯坦政府發起嚴厲批判,稱巴方這一動作沒有任何的提前通知,且沒有說明任何理由。
其實,站在巴基斯坦政府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做法沒有任何不當之處。
巴基斯坦《反恐法》及《民航安全條例》都明確授權,政府可以基于國家安全理由限制特定人員離境。俾路支省長期面臨武裝分離主義威脅,其活動也常被巴基斯坦及多國認定為恐怖主義行為。若情報顯示特定人物與武裝組織存在關聯,禁飛措施屬于合法安全響應。
另一方面,俾路支分離組織被指控接受境外情報機構支持,包括印度、美國以及阿富汗等。所以限制頭目出境,可以有效阻斷其境外串聯、募集資金或接受作戰指令的渠道,符合國際反恐合作慣例。
至于其提出的“未提前通知”一事,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也有條例確認,緊急安全措施可以在事后補全程序,所以若是政府手中掌握著潛在的危害證據,臨時禁飛就存在司法容錯空間。
再加上近段時間印巴邊境局勢緊張,巴方有必要強化安全措施。
(其被趕下飛機)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巴基斯坦政府參議員,卻為這名“分離主義勢力頭目”公然打抱起了不平。參議員薩納?烏拉?俾路支等政治人士表示,巴基斯坦此舉專斷且帶有政治動機,阻攔孟加爾出國的做法已經侵犯了他的遷徙自由權,實屬不該。
無論是孟加爾還是參議員,他們所屬的其實都是俾路支民族黨,本質上就是民族主義政黨,該黨的政治基礎依賴于對分離主義訴求的支持。如今他們通過為被制裁的分離主義頭目發聲,既能鞏固在俾路支族群中的支持率,又能借此批評中央政府的“壓迫政策”,從而在省議會選舉中獲取政治資本。
這種“以分離主義為籌碼”的政治策略,使得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反恐行動始終面臨地方勢力的掣肘。
此外,其以所謂“侵犯憲法遷徙自由權”為由譴責政府,實質是利用巴基斯坦法律體系的漏洞進行政治博弈。巴基斯坦憲法第18條規定,公民確有遷徙自由,但第246條同時規定聯邦政府有權基于國家安全限制特定人員出境。
這種法律條文的模糊性,就為政治人物提供了操作空間,他們將反恐措施曲解為“政治打壓”,通過媒體輿論和議會辯論制造司法爭議,最終導致反恐行動陷入冗長的法律拉鋸戰。
過去幾年里,俾路支省民族黨可沒少和分離主義勢力勾結。他們長期反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聲稱掠奪了本地資源,這一口號就和某些分離組織襲擊中巴合作項目的行為形成默契。分離勢力以“資源民族主義”為口號攻擊瓜達爾港和中資企業,而民族黨則通過議會辯論和媒體輿論渲染所謂的“中央剝削”,兩者共同削弱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權威。
同時,他們口口聲聲稱俾路支省貢獻了巴基斯坦35%的天然氣和60%的煤炭,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并將這一責任歸咎于中央政府。但在私下,該黨派卻與部落首領合謀截留發展資金。其中蘇伊天然氣田年產值超20億美元,俾路支省僅獲得12.5%的礦區使用費,剩余資金大都被地方政治勢力挪用。
(俾路支恐襲事件頻發)
最重要的是,外部勢力還通過自主對他們實施雙線滲透,該黨派領袖多次通過歐洲、中東的“俾路支僑民組織”獲取資金,這些資金部分被用于資助境內分裂活動。去年該黨派副主席就曾在倫敦與印度情報機構代理人會面,監控記錄顯示其單次接收的活動經費達120萬美元,專程用于策劃針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抗議活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基斯坦政府阻攔俾路支民族黨領袖出國,核心目標就是要切斷分裂勢力的內外聯動鏈條,直接遏制此類資金流動。
總之,巴基斯坦的行動,本質是一場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博弈,通過切斷分裂勢力的跨境聯動,為國內推進資源分配改革爭取緩沖期。這樣不僅能遏制當下的分裂活動,更在于向俾路支省民眾傳遞“中央有決心、有能力解決結構性矛盾”的信號,從而逐步瓦解分裂主義滋生的社會土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