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獲悉,7月21日—27日,由榮寶齋廣州有限公司與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東信株式會社承辦的“悅飾心裁——張凡藝術首飾展”,亮相日本京都國際藝術文化交流中心,展出中國當代首飾設計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技藝傳承人張凡50件根植非遺花絲鑲嵌傳統工藝并進行創造性轉化的當代藝術首飾作品。
“悅飾心裁——張凡藝術首飾展”宣傳海報。
張凡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制作技藝”傳承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首飾設計師委員會副主任。其作品被美國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等諸多國際博物館、藝術機構、私人藏家收藏。
金銀首飾見證了文明的發展和審美趣味的變遷。有些審美亙古不變,而審美的載體形式語言當隨時代發展而有所更新,張凡的作品可謂將賡續傳統與個人獨特認知結合當代轉化的創新個案。她把“中國傳統金銀細金工藝”的金絲編織與顫珠技藝淬煉成她獨樹一幟的標志性語言,經她改良后的細金工藝,金絲柔軟且易塑形,或嵌珠玉,或用細金絲與玉、翡翠作品相互纏繞、連綴、包裹,纏金流光,使得作品晶瑩輝耀、玲瓏有致。
讓人激賞的是,張凡從傳統獲得養分的視野愈發開闊,別出心裁地將榮寶齋珍藏近現代書畫作品中的意象跟藝術首飾進行結合,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完成了對名家作品的創造性轉化。張凡的作品典雅華貴,又透溢出濃郁的書卷氣,每件作品的命名都飽含深意,文心可鑒。此次在日本京都展出的作品薈萃張凡不同時期的代表力作,呈現出當代匠心活化傳統工藝的非凡成就和中國首飾設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新氣象。
《禮贊-祖國萬歲》胸針 和田玉、珊瑚、Au750黃金
本次展覽最讓人矚目的作品莫過于主展作品《禮贊——祖國萬歲》。據藝術家張凡介紹,該作品是她受榮寶齋印制的齊白石《祖國萬歲》木版水印作品啟發而創作。齊白石《祖國萬歲》原作創作于1955年國慶,畫面中的萬年青果實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感,“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則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藝術家通過顫珠技藝,以常用于古代鳳冠的彈簧狀的金絲串起海洋饋贈的紅珊瑚珠,酷似萬年青果實,讓豐厚的珊瑚珠在不經意地顫動間展現出生命的活潑。新疆和田玉的青花料與畫中墨色暈染的萬年青葉片正好契合,金絲編織的綢帶環繞著萬年青,表現了國慶的喜悅之情舞動心弦。
張凡為現場嘉賓進行了展覽導覽,深入解讀作品背后的創作理念與文化內涵。
開展當日,中日各界人士還以藝術首飾為主題暢所欲言。聞訊前來觀看的喜聞堂社長田中子朗看到展品非常激動。他表示,榮寶齋于20世紀70年代初推動中國書畫藝術家到日本,通過藝術展開中日交流對話、文明互鑒,喚起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此次展出藝術首飾作品別具匠心,文心深蘊,展現了傳統出新的時代氣息。”
現場展品——
《金雞吉豐》吊墜胸針 琥珀、鉆石、Au750黃金
藝術家借由一塊內含“金雞地圖”的琥珀材料,創作了作品《金雞吉豐》。琥珀與黃金的組合如同在和詩,琥珀在講述一個瑰麗的世界,黃金在表白對琥珀的贊美。 用琥珀中同樣形態的異形橢圓金片制作鑲嵌,金絲編織的蝴蝶結用鉆石串起同心扣,豐收的歡騰氣氛彌漫開來。
《芳菲伊始》戒指 紅寶石、琺瑯、Au750黃金
“伊始”是藝術家芳菲系列的第一件作品。是花絲與鑲嵌兩種技藝的新全新結合。橢圓形祖母綠寶石的蛋面造型切割方式比較稀有和古典,源自明代萬歷皇帝的“大祿帶”的祖母綠切割造型。整件作品燒制琺瑯工藝與花絲工藝結合屬于藝術家本人首創,藝術家親手燒制,難度很高。
《金心玉蟲》胸針 吉丁蟲殼、珍珠、紫銅鎏金
藝術家復原清代宮廷玉蟲工藝,將金絲編織與“玉蟲”“心字”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一只承載古典與現代的“玉蟲”化蝶而生。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羅彥清
圖片由榮寶齋廣州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