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洛2德 編輯:阿冊
來源:壹點靈心理
ID:yidianling0
在社交場合不敢主動開口、
在會議上明明有觀點卻不敢表達、
在日常相處中總擔心“我是不是不夠好”……
你是不是也曾被這種不自在、不自信的感覺困住?
你是否一度以為:
“這大概就是我這個人吧,我天生內向、不擅長社交、嘴笨、容易緊張。”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根本不是你的“性格問題”。
我接觸過上百個來訪者,幾乎每一個在人際中感到拘謹、自卑、焦慮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共同的運行機制:
他們的大腦中潛藏著一套強大的“負面內在程序”。
這些程序像看不見的鎖鏈,一點點勒住他們本該輕松自如的社交能力。
當你明白這些程序如何影響你的思維和行為,你就會發現:
你現在的困擾,不是注定的,不是不能改的;
而是可以被拆解、打破、重塑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帶你走進那些你未曾察覺,卻深刻影響你自信心和人際狀態的“內在聲音”
并告訴你如何打破它,真正成為那個輕松自在、落落大方的自己。
來源:pexel
01那些讓你“不敢說話”的聲音,其實是一套“自動防御系統”
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司的一次團隊會議上。
你有一個不錯的想法,但就在你準備發言的那一瞬間,腦子里突然蹦出幾個聲音:
“我說出來會不會很蠢?”
“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在搶風頭?”
“萬一說錯了怎么辦?會不會很丟臉?”
“我說出來沒人回應怎么辦?太尷尬了……”
然后你猶豫了一秒,兩秒,三秒,最終選擇了沉默。
這種場景,熟悉嗎?
我們以為自己是“性格內向”,其實很多時候,是被這些自動彈出的負面預測攔住了腳步。
它們不是你的直覺,而是你的大腦程序在執行自我保護命令。
這些聲音為什么會出現?
有兩個非常核心的原因:
1. 避免再次經歷過去的痛苦
如果你曾在某次表達中被否定、被嘲笑、被忽視,哪怕只是一兩次,你的大腦就可能啟動“預警機制”:
“以后再有類似情況,別說話了,躲起來才安全。”
于是,每次你想要表達、展示、靠近別人時,腦中就會彈出這些“阻止你出錯”的聲音。
這些程序看似在“保護你”,但實際上,它們只是基于過去的經歷,為你建立了一個“避免失敗”的機制。
2. 給你一個“確定的身份”,來換取掌控感
人類的大腦天生討厭不確定感。
哪怕是一個不太好的標簽,比如“我不討人喜歡”、“我社恐”、“我嘴笨”,它也比“我不知道我是誰”更讓人安心。
于是,我們一遍遍告訴自己:
“我就是不擅長社交”、“我就是不夠好”,借此建立一個“穩定的身份”。
然后我們開始為這個身份尋找證據:
每一次尷尬的沉默,每一次說錯話的回憶,每一次被忽視的場面,都被大腦拿來“佐證”這個身份。
——最終,我們被自己說服,徹底困在這個身份里,無法逃脫。
所以你看,那些讓你退縮的“聲音”,其實是一套系統。
它自動運行、自動否定、自動設限,讓你一遍遍回到原點。
但好消息是:你可以把這套程序“識別”、“拆解”、“替換”。
來源:pexel
02|不是你不夠自信,而是你從未“更新過認知”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感覺到自信了,才敢去表現自己。
其實,真實的路徑恰恰相反——
只有你先行動了,自信才會隨之而來。
我們來看看自信的“誤解”與真相:
在我的咨詢過程中,有一個典型的來訪者A小姐。
她在每次公司匯報前都焦慮不已,提前寫好提綱、背好稿子,甚至提前模擬演練,但一站上講臺就語速飛快、手心冒汗、聲音顫抖。
她一度以為:“我就是社恐,永遠都改不了了。”
但我帶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調整她的性格”,而是讓她去做一次“主動失敗”的演練——她必須在下次會議中,哪怕只是說出一個觀點,都要堅持發言,不管多緊張。
她做到了。
結局是:同事們認真聽她發言,甚至有人點頭回應,會議結束還有人夸她說得很好。
這一瞬間,她認知更新了:原來不是我不行,是我沒試過。
從那之后,每一次“微小的展示”,都在一點點重構她對自己的理解,也逐步瓦解那些大腦里的負面程序。
所以,不是你必須先“感到自信”才能行動,而是:
你先行動,才會收獲真正的自信。
如果想預約壹點靈的咨詢師,可以添加大表姐微信,1v1顧問聯系。
來源:pexel
03|要改變“社交拘謹”,先從打破舒適圈開始
最后一個重點,也是大多數人最容易卡住的:
我們明知道現在的狀態不舒服,卻依然舍不得離開。
因為那個不舒服的“舒適圈”,盡管讓你感到壓抑,卻也帶來了一種熟悉的安全感。
你不必冒險,不必出丑,不必被拒絕。
你不說話,沒人否定你。
你不表達,也就沒有失敗的風險。
但是代價是什么?
你的人際關系始終淺薄,工作中無法發光發亮,生活中得不到真正的連接感,你對自己也越來越失望,內心的熱情慢慢熄滅……
這些代價,值得嗎?
改變是痛的,但長期壓抑更痛。
想要真正從“拘謹”中走出來,你必須練習三個關鍵步驟:
? 意識覺察:
每天花5分鐘,記錄一下你今天在人際中腦中冒出的負面聲音。
不要評判,只記錄。
一旦你開始“看見它們”,你就開始脫離“自動運行”的狀態。
? 小步行動:
從一件你覺得“不太舒服但能做到”的事情開始,比如今天主動和同事寒暄一句,或者在群里發表一次觀點。
你會發現:行動帶來的真實體驗,永遠比腦補的災難劇要溫柔得多。
? 正向反饋積累:
每一次你有勇氣去表達、去互動,不論結果如何,都請你給自己一個積極反饋。
“我今天又多了一次嘗試”、“我說出口了,這就是勝利。”
一點一滴積累下來,你會驚訝于自己的變化。
來源:pexel
親愛的,拘謹、不自信、社交焦慮,從來不是你“天生如此”。
那是你大腦出于保護而構建的一套程序,是一種對過往創傷的自動反應。
但你不是那套程序。你有覺察力,你有選擇權,你有改變自己的能力。
請你謹記:你不是那個總是被否定、說話緊張、怕被看笑話的人。
你是那個愿意突破自己,逐步拆除舊程序、慢慢找回輕松、自在、自信的勇者。
如果你愿意從現在開始練習,哪怕一點點,一年后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不放棄的自己。
而我,也會一直在這里,陪你一起拆掉那些阻礙你前行的“程序”,
幫你找回那個本就值得被喜歡、值得被看見的你。
心理愛好者考證/副業推薦
可從事心理行業,可增加額外收入
可成為有執業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人才
↓戳圖,添加老師咨詢↓
含1對1指導規劃 + 課程體驗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服務,可以考慮壹點靈的心理服務,這里有4.5萬名專業心理咨詢師,可進行線上或線下咨詢服務,他們專業、真誠,且已經準備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預約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