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他們哭都沒眼淚了!
菲律賓國家減災委(NDRRMC)7月24日報告顯示:本次暴雨已致12人死亡、273萬人受災,65省淪為災區,24萬人被迫逃離家園。農田被淹、橋梁垮塌、道路中斷,經濟損失超41億比索(約7200萬美元)!
然而更令菲律賓疑惑的是,一向熱愛人道主義救援的中國居然至今未宣布任何針對此次災害的新援助計劃!
7月23日,中國外交部官網公布的中菲領事磋商會消息和雙邊磋商機制會議,均未提及任何形式的救災支持。與此同時,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和紅十字會在社交媒體上也未見相關捐助行動通報。這與以往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2023年臺風“杜蘇芮”襲擊菲律賓,中國第一時間捐贈400萬元人民幣物資,大米和帳篷直達災區;2013年“海燕”臺風后,中國政府和紅十字會合計提供價值近200萬美元的物資與緊急現金援助;2020年臺風“維帕”“伽利”侵襲東南亞時,中國駐柬使館都曾第一時間捐送大米、帳篷和藥包......
短短兩年的時間,這態度就差了十萬八千里,到底是因為什么?
翻開相關新聞的評論區,或許能找到不少答案。有人直言:
“也好,不救就對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屢次拉外部勢力,挑釁中國底線,現在不幫,正好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
“幫他們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人家都不稀罕我們幫忙,還是讓他的美爹去愛他吧”。
“身為負責任的大國,不幫肯定不行,我們要學習發達國家的救援經驗,比如學習一下日本的”千紙鶴“精神,連夜折個幾萬個送往災區唄。”
看來,菲律賓最近兩年干的事,都差不多把自家的路人緣給敗光了!
這次菲律賓遭遇的臺風災害,中國并沒有像以往一樣第一時間公開宣布援助,確實不太尋常。結合最近一年來中菲在南海問題上的激烈對抗,不難看出中國對菲律賓的整體外交已非常審慎。菲律賓在南海爭端中多番高調舉動、拉攏外部勢力(例如美國等)加劇與中國的矛盾,并在國際輿論上對中國形成壓力,這些都影響了中菲雙邊的互信和合作氛圍。
在“政治底線”被觸碰、地緣利益面臨挑戰時,中國展現出一定程度的“有限合作”或“冷處理”策略,即使在救災領域,也會更為克制和謹慎。
不過也真有人覺得——人家菲律賓本來也不指望你中國救援啊,人家歐美肯定會幫他們的!
這話對嗎?
對于這種言論我只能說——閣下非蠢即壞。
此次災害發生之后,菲律賓最大的倚仗——美國,僅僅向受災地區提供了約1,380萬比索(約25萬美元)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用于食品運輸和災后恢復工作,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筆資金還是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放!
這意味著什么?
簡單來說,這筆援助資金并非單一國家(美國)“直接轉賬”,而是由多個國家和機構共同捐贈匯入WFP這一多邊平臺,說好聽點是提為了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避免援助重復或失誤,說得難聽點就是“扣”,這25萬夠干嘛的?
歐盟方面更是半斤八兩,二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居然也只撥款了150萬歐元給菲律賓臺風救災用,平均下來的話能有多少塊?
對于菲律賓來說,此次事件是一個反思的機會。
如果菲律賓希望恢復與中國的正常合作關系,就需要在南海問題上采取更加務實和友好的態度,停止挑釁行為,回到對話協商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才能為中菲關系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也才能在未來的自然災害中獲得更多的國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