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暑假開始了,親情卻變得岌岌可危,對于那些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來說,暑假本該是和家人難得的團聚時刻,可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愿意回家,哪怕被貼上“新型不孝”的標簽也要漂泊在外。
有大學生甚至直言不諱的在網上發帖:“家里窮,暑假都不愿意回去”,本以為評論區會有不少網友斥責大學生的不懂事,沒想到卻涌現出了一批感同身受的學子。
這種現象在農村出身的大學生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他們之中很大一部分人寧可暑假申請留校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家鄉度過暑假,攔住大學生回家腳步的,真的是家庭條件的貧窮嗎?其實不然。
大學生的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家里窮,暑假都不愿意回去”
大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回家呢?筆者翻閱這些吐槽的帖子和評論區,發現大家吐槽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個問題是家庭環境。
不少農村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大學,大學里的宿舍干凈整潔還有空調,教室更是寬敞又漂亮,而暑假回到家,面對的卻是如同雜物間的房間,沒有獨立洗浴空間,蚊蟲肆虐,甚至還會漏雨。
這樣的環境落差讓不少大學生對暑假回家產生了本能的排斥,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出身條件落后的農村家庭,可事實證明,即便家庭條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很多學生暑假依舊不愿意回家。
評論區有學生表示:家里的父母長輩對空調的使用有著幾乎偏見的限制,即使在酷暑天氣,也不允許長期開空調,更別說從早到晚一直開著空調了,大學生一回到家,被熱到睡不著也只能忍著,忍不下去了就會爆發更加激烈的矛盾沖突。
第二個問題則是家庭關系的緊張,一位大學生的吐槽引起了不少學子的共鳴:一回到家中就會面臨各種指責和爭吵,沒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的只是長期的積怨,導致家庭氛圍緊張壓抑。
在大學生心中,暑假本該是休息和調整的時候,可回到了家里,暑假也不再是休息,反而像是走進了另一個戰場,而在語言上“兵戈相見”的還是自己的家人,這也導致一部分大學生寧可在外漂泊也不愿回家面對這種氛圍。
看似是“新型不孝”,實則卻是成長中的心酸與無奈
第三個問題則是經濟因素。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父母收入有限,因此很多家長在學生放暑假之后,就不會再提供給子女額外的生活費和零花錢了,這也導致不少大學生一旦選擇了回家放暑假,就只能因為經濟問題被困在家里長達一個多月。
相比之下,這些大學生寧愿留在學校所在城市,靠著打工來賺取一部分生活費,這樣至少自己還能擁有走出寢室轉一轉的自由和權力。
或許每個大學生選擇暑假不回家的具體理由都不一樣,但其實總結下來只有一句話——大學生覺得,暑假不回家,要比暑假回家更加舒服。
而這種寧可在外漂泊也不愿回家陪伴父母的選擇,在一些家長眼中就是“新型不孝”,是大學生嫌棄家里窮嗎?真正攔住大學生回家腳步的不是物質上的窮,而是家長觀念上的“窮”。
一些家長固守陳舊觀念,不愿意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想法,或許在他們心中,大學生還是那個事事都需要依附自己的孩子,可實際上,大學教育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當他們帶著新的認知回到家中,卻發現家長的思維方式與自己越來越遠,可如果縮短這種差距只能靠爭吵來實現,那么大學生寧愿選擇不回家,也不愿意面對和父母的沖突矛盾,看似是“新型不孝”,實則卻是成長中的心酸與無奈。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