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寒門難出貴子?
廣西女孩李秋菊住在簡陋的房子,當北大錄取通知書送到門口時,院里圍滿了人,整個房子都熠熠生輝。
正在工地的父親還穿著雨鞋,匆忙趕回了家,看到那么多人,臉上有些拘謹。
母親正在地里干活,得知喜訊后,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才顫抖接過那束鮮花。
李秋菊打開錄取通知書,“大學堂”三個字在昏暗的屋子里,顯得格外耀眼。
她笑了,笑容里藏著12年的寒窗苦讀,也藏著這個低保家庭從未言說的辛酸。
01
李秋菊家境普通,父母都是農民。
家里收入全靠父親在工地干活,全年收入不到2萬。
沒有活干的時候,他還去扛水泥,一袋只賺幾毛錢,早上天不亮就出門。
有次摔傷了膝蓋,走路都一瘸一瘸,換作別人,肯定要休息幾天,可他還是跑去了工地,說能堅持,其實怎么可能不疼,但他就怕少干一天活,掙的錢就更少了。
母親在家種地,還養了豬,只為增加一些收入,能讓孩子過得好一點。
一家人省吃儉用,難得改善伙食,去集市買只雞,母親從來不肯吃一塊肉,總是讓丈夫和孩子多吃一點,說自己不愛吃。
母親總是叮囑女兒,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
李秋菊從小學習就好,她不是最聰明的,但一定是最勤奮的。
高中班主任坦言,李秋菊總是第一個到教室,別的同學來到時,她已經背完了書。
由于沒錢買課外書,她就找老師借,為了節省紙,她草稿紙兩邊都寫滿了,字跡小卻工整。
家里的墻上,貼滿了獎狀,為斑駁的墻壁增添了光彩。
02
劉秋菊的努力,老師們都看在眼里。
為了幫她的家庭減輕負擔,老師們也會幫她爭取更多機會,有心人能看到,她的獎狀中,有很多是各種比賽的獎學金。
她的家庭也是村里的建檔戶,每個月能拿一些低保,這些錢,父母都花在孩子身上。
高考那天,很多家長都去送孩子,不少人手里拿著鮮花和禮物。
李秋菊的父親也來了,他沒有買鮮花,只帶了一鍋飯,那是他對女兒最樸實的關愛。
相比于別的家庭,李秋菊的生活條件很一般,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
家里來客人,連多余的凳子都沒有,大家只能站著。
但知識不棄貧窮,也不慕富貴,只與你的努力相關,當李秋菊被北大錄取的那一刻,她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轉動了。
她選擇的是中文系,稱會追隨王力先生的腳步,傳承大師精神。
學校的老師也為她高興,已經為她籌了去北京機票的錢。
大家就想托舉她,這個鎮里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女孩,值得這份榮耀。
03
網上有個帖子,說寒門難出貴子了?
這句話還是片面了,李秋菊的故事,并不是個例。
你看云南的張境,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還在割豬草的路上。
還有父母殘疾,卻考出642分的“小龐眾望”周康順。
他們的家庭條件都不好,但都用自己的努力,給自己譜寫了光明的前途。
看了他們的經歷,你會發現,寒門或許缺錢,但從不缺志氣。
當然,他們擁有的資源有限,注定要比同學付出更多努力,但努力就有收獲,不正是天道酬勤的意義嗎?
李秋菊的父母,或許從未到過北京,也未見識過大都市的繁華,但這次女兒考上北大,他們也有機會去看看,陪在女兒身邊,他們的世界也變大了。
貧窮可以限制物質,但永遠無法禁錮夢想。
李秋菊們的光芒,照亮的不僅是自己的未來,更是千千萬萬寒門學子心中的那盞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