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濰坊7月25日電(通訊員 郝源清)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2025年7月25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赴“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市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實踐團在隊長張藝錦的帶領下,重點考察了中國·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探索種子與幼苗全流程的奧秘。
精密播種:科技與人工的協奏
播種車間里,機械臂高效運轉,卻仍需五名工人協同作業:一人放盤、一人監看基質、一人管理珍珠巖覆蓋、一人維護機器,兩人專職查補種子。“雙籽穴盤會導致后期挑苗浪費,”技術員解釋,“每一穴只留最優單株。”完成播種噴淋的穴盤被整齊碼放于推車,即將送入溫室大棚。
圖1 為播種機運轉示意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智能溫室:幼苗成長的科技搖籃
移步溫室大棚,實踐團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左側辣椒苗青翠挺拔,右側貝貝南瓜、西瓜與西紅柿新苗正蓄勢待發。盡管設備略顯傳統——溫度監測仍依賴懸掛的溫度計,而非傳感器——但基礎環境調控系統完備。北墻水簾循環水汽調節濕度,雙層遮陽網應對強光,粘蟲板靜候飛蟲,水車定時噴淋。講解人員演示著過道搖桿:“這個設計讓工人在密集苗架間靈活穿行。”
圖2 為講解員帶領實踐團參觀智能溫室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精益管理:從育苗到分級
幼苗破土后,精細化管理隨即啟動。約十日至一月內,當苗株長到合適高度,人工挑苗分級至關重要。“按長勢分1、2、3級,”技術員指著苗盤,“雙苗必須間除,否則養分爭奪兩敗俱傷。”實踐團注意到珍珠巖因持續濕潤而泛青,印證著每日灌溉的精心養護。棚內特制育苗土與半自動化系統(遮陽、通風由控制面板操作,水車需遙控)共同守護幼苗茁壯。
圖3 為溫室內部茁壯生長的幼苗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市場驅動與未來期許
這些凝聚心血的種苗,承載著基地的核心業務——商品苗銷售。基地主力辣椒品種為自主研發,抗病性與品質優勢明顯。苗株分級后,優先發運長勢優良的大苗,小苗則繼續培育。目前成品主要銷往南方市場。講解員坦言,這座老棚代表了“過去式”:“新式大棚已能手機遠程控溫、開關風口。”盡管此處的聯網控制尚未普及,但自動化播種線、環境調節系統均引進自本地專業企業,折射出農業技術迭代的軌跡。
從精密播種到智能溫室,從人工分級到市場外銷,一路前行實踐團見證了一條完整工廠化育苗鏈的運轉。成員們觸摸到的不僅是濕潤的育苗基質與泛青的珍珠巖,更是現代農業在傳統根基上生長出的、真實而充滿潛力的新枝。一路前行實踐團會以更積極的力量探索育苗的奧秘,為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
圖4 為實踐團與該基地技術人員的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