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收割機正在石城縣的田間地頭收割早稻。陳凱攝
“眼看著就要下雨,這兩臺收割機來得真及時,這下就放心了。”隨著兩臺收割機的加入,近日,江西贛州石城縣小松鎮羅源村早稻種植基地鄭從遠總算松了一口氣。
鄭從遠是當地的種糧大戶,六年前,鄭從遠從外地務工回家,在家鄉流轉了300畝稻田,購置了農機,繼承了父輩們種田的衣缽。“年輕的時候,在外打工,廣州、中山、廈門、東莞都去過,結婚后,有了孩子就想在家鄉安定下來。”鄭從遠說。
利用打工的積蓄鄭從遠購置了數臺收割機、插秧機和拖拉機。“現在種田都是機械化,靠人工肯定沒有前途,所以,剛開始流轉土地的時候,我就購置了農機。”鄭從遠說。
但是,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農忙的時候,自有的農機不夠用,有時候不得不從外面請收割機過來幫忙。“我還種了幾十畝煙草,實在忙不過來,天氣預報說,這幾天還要下雨。”前幾天,鄭從遠望著田里已經成熟的稻子,憂心忡忡。
車到山前必有路。在村干部的幫助下,鄭從遠下載了一個農機預約軟件,并填寫了自己的聯系方式,需要農機作業的時間、稻田畝數、位置等信息。不久,他的訂單就分配到了鎮里的農機合作社,合作社派出兩臺收割機幫助搶收。
“準備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這樣的話,我就可以再購置幾臺農機,相信未來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鄭從遠說。
這種“滴滴式”農機服務正在成為當地農民的新選擇。
近年來,石城縣抓住國家加大丘陵山區小型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時機,支持種植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購置農機和建設配套設施,全縣農機總數大幅提高,創新打造“一鍵呼叫、農機上門”的共享服務模式,向農戶提供專業化、定制化服務,讓山區農民能在手機上調用農機。
為了方便農機跨區調配,該縣交通部門還開通跨區作業農機車輛“綠色通道”,縣農業、氣象、糧食收儲等部門開啟24小時為農服務,提供天氣預報預警,提醒做好應急準備搶種搶收。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宣傳現有的農機補貼政策,推廣丘陵山區小型機械的使用,結合我鄉現(有)社會化大托管服務項目,全力推進我鄉全過程機械化服務。”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