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濰坊7月27日電(通訊員 林亞欣)科技是鄉村振興的引擎,青年是創新發展的動力。為引導青年學子深入了解科技如何賦能農業發展,2025年7月27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前往山東省壽光市,走進山東圣大節水科技有限公司,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地探訪農業智能化發展成果,探尋節水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7月27日下午,“一路前行”實踐團前往山東圣大節水科技有限公司,由隊長張藝錦帶領,線下成員全部參加,實地探訪智能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解碼 “壽光模式” 背后的科技密碼。
智能科技破傳統瓶頸,水肥一體開高效之門
“傳統種植靠經驗,現在靠數據。”剛進入公司展廳,負責人便指著一面技術發展墻向實踐團介紹。山東圣大節水科技有限公司深耕農業自動化領域二十余年,從早期研發簡易節水設備起步,緊跟農業現代化浪潮,逐步融入 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形成了以智能水肥一體化為核心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在生產車間,實踐團看到了一套套精密的智能設備:離心過濾器高速運轉,將水中雜質精準分離;水肥一體機通過傳感器實時調控,將水溶肥與灌溉水精準配比;霧化打藥機正進行模擬作業,細密的霧滴均勻懸浮在空氣中……“以前大水漫灌費水費肥,現在用滴灌、噴灌,肥料溶解在水里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吸收效率提高 30% 以上?!?負責人指著設備解釋道,這些技術不僅適用于大棚蔬菜,還能覆蓋中草藥、花卉、園林等多種作物,真正實現“一水帶肥,精準供給”。
圖1 為負責人介紹技術發展墻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圖2 為負責人介紹節能水肥一體機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據了解,公司已成為全國水肥一體化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先后獲得“農業科技進步獎”“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企業”等榮譽,其研發的智能系統已在全國 200 多個現代化農業園區落地應用。
企農聯動織惠民網絡,場景拓展顯科技溫度
離開生產車間,實踐團來到智能控制演示區。大屏幕上,壽光某蔬菜大棚的土壤含水率、光照強度、作物長勢等數據實時跳動,負責人通過手機 APP 輕點屏幕,遠處大棚的遮陽簾便自動展開,滴灌設備隨即啟動?!斑@套系統就像農業生產的‘智慧大腦’,既能定時操作,也能根據傳感器數據自動調整?!必撠熑私榻B道。在合作模式上,公司一邊為大型種植基地提供定制化方案,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運維全程跟進;一邊推出簡易版水肥設備,滿足小農戶需求?!耙划€地投入幾百塊,設備能用五六年,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出去打工?!必撠熑颂岬?,針對小麥、玉米種植戶搶種搶收的特點,公司研發了預制帶孔滴灌帶,無需現場打孔,大幅提升鋪設效率,深受農戶歡迎。此外,公司還與科研院校合作,優化作物生長模型,通過攝像頭監控作物長勢,及時發現缺苗、缺素等問題。“現在種地不再靠‘看天吃飯’,數據說了算。”一位正在演示區學習的農戶說道。
圖3 為負責人講解智能控制演示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機遇挑戰共繪新圖景,科技深耕助振興長遠
在座談會上,負責人向實踐團坦誠分享了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罢咧С质侵匾屏Γ彼岬?,政府通過智慧農業改造項目招標、老舊大棚升級補貼等方式,為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而隨著新農人群體崛起,對智能化設備的需求正不斷增加。但挑戰同樣存在:一是數據積累不足,作物生長預測需至少三年數據,目前部分區域仍在起步階段;二是老年種植戶對復雜設備接受度低,需持續簡化操作;三是完全自動化尚需時日,如同“輔助駕駛”,仍需人工適度介入?!拔覀冋摵细咝RM人才,研發更智能的傳感器和決策系統。”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聚焦北斗導航無人耕作、AI 作物長勢分析等領域,讓科技更精準地服務農業生產。
圖4 為負責人與實踐團交流行業發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此次實踐活動中,“一路前行”實踐團深刻感受到,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從“經驗種植”到“數據種植”,節水科技正悄然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正如實踐團成員所說:“科技賦能的不僅是作物生長,更是鄉村振興的底氣?!蔽磥?,更多青年或將投身農業科技領域,讓智慧的“水滴”浸潤更多田疇。
圖5 為公司負責人與實踐團的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鄭安慧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