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市民對充電設施的需求日益迫切,為此,我市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切實為綠色出行"續航賦能",并且成效已深度融入市民生活。
據悉,截至目前
全市累計建設充電樁20934個
充電槍21858把
其中公共樁2307個(槍3166個)
專用樁653個(槍718個)
自用樁17974個
車樁比約為1:1.1
一張覆蓋全域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
正加速織密
▲ 位于市直機關大樓東側新能源充電樁。
“現在充電樁越來越多,外出隨地都能找到地方充電,真是太方便了!”市民陳江波的真切反饋,正是我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成效的生動寫照。今年3月,我市在洋浦濱海文化廣場新增11個新能源快充樁、6個慢充樁及25個二輪車充電樁正式投用,無論是日常通勤、周末自駕游,還是休閑打卡,市民游客在當地都能輕松告別“電量焦慮”。
▲ 位于儋州福朋喜來登酒店新能源充電樁。
據了解,當前,我市新建的公共充電樁站點,覆蓋商業中心、公共停車場、住宅小區等區域,有效緩解了新能源汽車用戶的“里程焦慮”。這背后,是我市多維度發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實踐。在建設標準上,我市嚴格對標省級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落實充換電服務費政府指導價管理,明確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費上限為0.65元/度,并支持企業靈活制定優惠方案。同時,我市還按照《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暫行管理辦法》要求,給予對外運營并接入省級平臺的充電基礎設施發放建設補貼(一次性)和運營補貼,激發企業投資活力。
▲位于鼎尚公館的新能源充電樁。
記者還了解到,下一步,市發改委將多措并舉,鼓勵企業投資建樁,進一步加大和改善充電設施運營環境。針對停車場(庫)運營企業、物業管理單位或個人負責運營管理的公共充電車位,鼓勵采用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輛分區停放等方式進行秩序化管理。對于非新能源汽車占用公共充電車位的,則鼓勵運營單位采用智能車位鎖、車牌識別等方式解決“油車占位”問題。同時還將鼓勵充電企業與各類停車設施運營管理主體探索商務模式,建設停車充電一體化共享服務設施,實現停車和充電信息數據互聯互通。
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何秀玲 文/圖
編輯:李佳峰 審核:李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