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24日,泰國與柬埔寨在邊境爭議地區爆發激烈交火。泰方出動F-16戰機對柬方軍事設施進行空襲,摧毀兩處目標;柬埔寨則使用BM-21火箭炮反擊。泰國陸軍稱有11人死亡、28人受傷,柬埔寨指責泰軍侵犯領土,并向聯合國安理會求助。這是自5月以來兩國最嚴重的沖突,雙方互不相讓,局勢一觸即發。
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資料圖)
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判定柏威夏寺歸柬埔寨所有,但周邊4.6平方公里土地的歸屬未明確劃定。2008年,柬埔寨將該寺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引發泰國“黃衫軍”大規模示威。此后,兩國圍繞這一區域多次發生對峙,民族情緒因歷史認知差異持續高漲。達蒙通寺周邊區域從未有國際司法明確界定,兩國從今年5月起在此展開外交和軍事角力。青年團體頻繁前往表達愛國情緒,雙方部隊管控尺度不一,小摩擦不斷,警戒狀態達臨界,為此次沖突埋下隱患。
1907年法國繪制的“附件一地圖”將柏威夏寺劃入柬埔寨,與1904年“分水嶺”劃界原則沖突,泰國不完全承認此邊界。歷史上兩國疆域多次調整,因對殖民時期地圖解讀不同,邊境爭議持續百年,成為矛盾的深層誘因。
泰國第二軍區司令(資料圖)
7月16日和23日,泰國士兵巡邏時兩次觸雷,1人截肢、1人斷腿。泰方指責柬埔寨新埋地雷違反《渥太華禁雷公約》,柬方則稱是戰爭遺留物,且泰軍進入其領土。雙方互不退讓,24日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召回大使,沖突一觸即發。
6月中旬,泰國前總理佩通坦與柬埔寨洪森的通話錄音外泄。佩在電話中稱洪為“叔叔”,請求協助緩解邊境緊張,還批評泰前線指揮官。此錄音在泰引發爭議,7月1日佩被暫停總理職務,泰政壇動蕩,兩國高層互信崩塌,邊境局勢雪上加霜。
泰方出動F-16戰機空襲,稱回應柬方火箭彈攻擊平民區;柬方用BM-21火箭炮反擊,稱自衛并控制部分爭議區域。雙方均指責對方先開火,泰關閉所有邊境口岸,柬禁止泰蔬果進口、禁播泰影視劇,沖突從邊境軍事對抗向多領域蔓延。
中國外交部表示擔憂,呼吁對話協商,愿做勸和促談工作;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與兩國領導人通話,呼吁停火;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古特雷斯呼吁克制。國際社會積極介入,試圖為緊張局勢降溫。
柬埔寨1700萬民眾中超過四分之一直接受影響,邊境貿易停滯,依賴泰電和互聯網的邊境城鎮面臨斷供風險,蔬果禁運影響國內市場供應,物價上漲壓力增大,平民被迫撤離家園,生活陷入混亂。柬埔寨政府因強硬立場面臨國內外壓力,國際社會對其處理沖突的方式提出質疑,柬埔寨在東盟及國際舞臺上的形象受影響。同時,泰國內部政治斗爭因沖突加劇,佩通坦政府能否過關成未知數,兩國政治格局因沖突面臨新變數。
此次沖突讓兩國多年努力的邊境管控成果付諸東流,民族情緒高漲使談判難度增加,若矛盾持續,可能陷入長期對峙,影響地區和平與穩定,兩國未來關系走向充滿不確定性。雙方需克制民族主義沖動,認識到武力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盡快恢復外交、軍事等各領域對話,為談判創造條件,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利用聯合國、東盟等國際組織,參考海牙國際法院裁決模式,對爭議地區邊界進行清晰界定,從法律層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長期和平奠定基礎。
在邊境設立非軍事緩沖區,加強人員交流和經濟合作,通過務實合作增進互信,讓經濟利益成為沖突的“緩沖墊”,而非民族情緒的“催化劑”,實現從對抗到合作的轉變。
戰機(資料圖)
這場沖突不僅是泰柬兩國的悲劇,更牽動著整個東南亞的安全與穩定。1700萬柬埔寨民眾的命運懸于一線,國際社會應加大調停力度,促使雙方回到談判桌前,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