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生了一幕震驚世界的外交鬧劇。
2025年2月28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鏡頭前激烈爭吵,最終不歡而散,協議也隨之擱置,澤連斯基憤然離去。
這本被視為援助的協議,背后卻隱藏著美國的資源掠奪企圖——烏克蘭出資源、出勞力,美國則坐收漁利。
此后一系列事件接連發生,特朗普的真實意圖逐漸浮出水面,全世界似乎都被他的表象所蒙蔽,原來他真正想要的并非俄烏停戰,而是美國不出力還能大賺一筆。
特朗普上臺后,一直對北約軍費問題緊抓不放,他奉行“美國優先”政策,認定美國長期在北約中被盟友“占便宜”。
早在2025年6月20日,特朗普就表示北約國家軍費開支必須達到占國內生產總值(GDP)5%的標準,但美國除外。他多次把西班牙和加拿大作為軍費開支“不達標”的典型進行批評。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前致函北約秘書長呂特,拒絕將西班牙軍費開支增至占GDP的5%,認為這一目標“不僅不合理,而且會適得其反”,因為要達到這一目標,西班牙每年軍費開支需再增加800億歐元。
在2025年6月24日至25日于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北約成員國就特朗普提出的軍費要求取得了進展。
峰會核心議題便是正式通過新的北約最低軍費支出目標,各成員國領導人同意,到2035年將國防開支提升到GDP的5%,并于2029年進行審查。
據報道,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5%,其中3.5%用于核心國防支出,例如軍隊和武器,另外1.5%將用于更廣泛的國防相關措施。
這一舉措對于美國而言,可謂好處多多。一方面,美國長期承擔著北約大量的軍費開支,如今北約其他國家增加軍費投入,美國自身負擔得以減輕。
另一方面,北約國家增加軍費后,必然要采購大量軍事裝備。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裝備的主要出口國,其軍工企業將迎來大量訂單。
美國陸軍借機將愛國者導彈采購目標從3376枚上調至13773枚,潛在訂單價值超13億美元。
如此一來,美國軍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美國也在未增加自身軍費負擔的情況下,實現了經濟收益的增長,還加強了對北約盟友的掌控,可謂“一箭三雕”。
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后,一改此前對俄羅斯的緩和姿態,公開表達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失望”,直言與普京幾次通話“表面客氣卻毫無意義”,還稱“每次結束‘愉快對話’后,俄軍便會對基輔等大城市發動空襲”。
特朗普此次提出“對俄強硬”政策有兩項核心:一是發出最后通牒,威脅若在50天內俄烏無法達成和平協議,就對俄羅斯及貿易伙伴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二是啟動“北約埋單”模式的武器輸送機制,向烏克蘭提供進攻性武器系統。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美國在推動俄烏和平進程,但深入分析,背后卻隱藏著商業利益考量。美國對俄羅斯發起關稅威脅,看似是政治和外交手段,但實際上與美國的經濟利益緊密相連。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在全球能源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美國對俄羅斯及貿易伙伴加征高額關稅,會對俄羅斯能源出口造成沖擊,國際能源市場格局也將隨之發生變化。美國作為能源生產大國,能夠從中謀取利益。
歐洲國家因關稅問題減少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就可能轉而增加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這將為美國能源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
在軍援方面,美國向北約提供“最頂尖武器”,包括可“數日內”運抵烏克蘭的愛國者導彈系統,并明確要求歐洲承擔全部費用。
德國、芬蘭、丹麥等八國已啟動采購程序,形成新型“有償援助”鏈條:美國軍工企業生產裝備→北約盟國支付賬單→武器經北約協調入烏。
這種模式下,美國軍工企業又獲得了新的訂單,美國無需花費自身財政資金,就能通過出售武器獲取經濟利益,同時還能借助軍事援助,進一步鞏固其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將歐洲盟友與美國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為美國的經濟和戰略利益服務。
特朗普政府對烏克蘭的態度和行動,也充分暴露了其戰略掠奪的本質。此前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在白宮的激烈爭吵,就源于美國對烏克蘭資源的覬覦。
美國試圖通過與烏克蘭簽署稀土礦產協議等方式,掌控烏克蘭的關鍵資源。烏克蘭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在現代高科技產業中,稀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美國對這些資源垂涎已久。
不僅在資源方面,在軍事援助上,美國同樣打著自己的算盤。美國雖然宣布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等武器,但實際上并非真心幫助烏克蘭擊敗俄羅斯。
美國通過控制對烏軍事援助的節奏和武器類型,始終將烏克蘭作為消耗俄羅斯國力的棋子。
美國提供的武器更多是防御性武器,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俄烏沖突前線的軍力對比,無法讓烏克蘭在戰場上占據主動。
同時,美國通過“有償援助”機制,將債務鏈植入烏克蘭重建進程。烏克蘭為了獲取這些軍事援助,不得不出讓更多戰略利益,未來將在經濟上對美國產生更強的依附性。
此外,近期還有消息傳出,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7月19日表示,美國政府內部目前正在討論對烏克蘭展開一場政權更迭的可能性。
一名華盛頓的官員告訴赫什,目前特朗普正計劃流放澤連斯基,如果澤連斯基不愿意配合美國體面下臺,美國甚至會考慮對澤連斯基發動武力政變,并且美國已經開始物色澤連斯基的接班人,烏克蘭武裝部隊前任總司令扎盧日內就是美方眼中的“大紅人”。
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么美國為了實現對烏克蘭的戰略控制,可謂不擇手段,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保障美國在烏克蘭乃至整個東歐地區的經濟和戰略利益。
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一系列操作,充分表明他的目標并非真正推動俄烏停戰,實現地區和平穩定。
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從北約軍費調整、對俄極限施壓以及對烏戰略掠奪等方面入手,讓美國在不出力(或少出力)的情況下,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背后凸顯的是美國一貫的霸權思維和對全球利益的貪婪追逐,而俄烏兩國人民卻在這場沖突中承受著巨大的傷痛,地區和平與穩定也受到嚴重威脅。
參考資料:
觀察|軍援與加稅威脅背后,特朗普的俄烏立場真要變嗎——中國青年網
滿足特朗普要求,難掩成員國分歧,北約峰會通過“5%軍費目標”——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