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最該守住清規的地方,也可能深陷欲望的漩渦,那這種失落感自然無處可說。
7月27日晚,少林寺發布通報:方丈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和侵占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門調查。
對大多數人來說,少林寺的名字意味著功夫、禪修、紅塵之外的清凈地。方丈自然就是修行的代表,是信眾的精神寄托。
不過,現實讓許多人有些不適,此前一名在少林寺做了20年義工的老人爆出猛料:釋永信生活極度奢華,睡高檔床、喝每斤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名貴茶,出行乘坐百萬豪車,待人苛刻獨斷。
而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查到,釋永信個人持有少林無形資產公司80%的股份,控制著至少7家子公司。
2022年,少林寺關聯公司斥資4.52億元拿下鄭州地塊,直接讓地產圈驚訝了。
義工口中的“高檔床”“萬元名茶”“百萬豪車”,更像商業大佬的標配,很難想象這放在一位持戒清修的僧人。講真,這個反差太大了。
據了解,釋永信1965年生于安徽農村,16歲只身來到破敗的少林寺,那時的少林寺,只有9個老弱僧人,靠30畝薄田過活。
22歲,他接任方丈,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寺院住持。
有一點事實沒得說,他確實改變了少林寺:
1989年,組建武僧團巡演,把少林功夫推向全球;
1998年,成立少林實業公司,邁出商業化第一步;
2008年開淘寶賣禪修用品,2022年甚至拿下數億元地塊。
德媒曾統計,少林寺在全球50多個國家設立武術學校,洋弟子超過300萬人,海外年收入超千萬英鎊。他把少林寺變成了一個文化超級IP,徹底告別了昔日的窮困潦倒。
不過問題是,寺院商業化到什么程度才算“過線”?這一步,釋永信好像從沒有停下來過。
實際上,這不是釋永信第一次陷入風口浪尖了。早在2011年,網絡傳出“嫖娼被抓、包養北大女生”的爆料,而后在2013年外媒稱他在歐美擁有別墅。
之后是2015年,署名“釋正義”的弟子在網絡公開舉報,指控他雙重戶籍、侵占寺產、私生活混亂。
官方調查后,部分傳聞被辟謠,釋永信本人也回應“每月工資僅700元”,但爭議好像從未消散。
這次20年義工的爆料,加上少林寺的通報,讓我們看到了更加奢靡的生活側影這些細節比空洞的指控更有沖擊力。
少林寺是寺廟,也是景區,是品牌,是賺錢的公司。問題是,這些身份能放在一個人手里嗎?
錢誰來管?信眾捐的錢,花在修廟上,還是花在別處?方丈,能不能既當宗教領袖,又當資本掌門?這些問題,不是釋永信一個人的,也是整個少林寺的。
地方是古老的,心卻未必如此。愿意相信的東西,未必像想的那樣純凈,釋永信會不會后續會如何回應,少林寺還會公布多少信息,只能耐心等待,只是,有些失望已經回不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