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孔肯雅熱疫情備受外界關注。截至7月24日,廣東佛山五區均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累計病例破四千。其中疫情暴發地——順德區,其病例已達3627例。
目前,廣州、陽江、湛江等地均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疫情有外溢風險。
佛山五區病例已破四千
據廣東順德等多地25日通報的數據,佛山市五區均有基孔肯雅熱病例,其中順德區的病例已達3627例。
據微信公眾號“健康順德”通報,截至7月24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3627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7月25日,順德區新增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73例,主要分布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據微信公眾號“健康禪城”通報,截至7月24日,禪城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10例,主要集中在石灣鎮街道、張槎街道和祖廟街道,均為輕癥病例。
據微信公眾號“健康南海”通報,截至7月24日24時,南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69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均為輕癥病例。
據微信公眾號“健康三水”通報,截至7月24日,三水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8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云東海街道,均為輕癥病例。
據微信公眾號“健康高明”此前通報,截至7月23日,高明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3例,分別位于荷城街道、楊和鎮,均為輕癥病例。
為什么今年佛山疫情規模比以往都大?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劉起勇接受采訪時表示,10年前在印度洋的基孔肯雅熱大暴發,它形成的規模和造成的損失,總體來講與目前相似,盡管現在還沒有達到當年的(暴發)水平,但現在流行季節還沒有完,如果到流行季結束,(病例數)有可能超過10年前。就是因為它在國際上大流行,輸入到我國。因為我國有這種傳播媒介——伊蚊,進入了本地循環,造成了本地疫情的小暴發。
劉起勇表示,今年的氣候特別適合蚊蟲的孳生,密度比較高,這一次輸入進來的病毒,它是一個印度洋流行株,印度洋型特別容易被伊蚊傳播,傳播效率特別高,很多因素疊加起來,導致我們這次疫情超過了歷史上幾次小的暴發流行。
多地出現基孔肯雅熱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廣州、陽江、湛江等地均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
據陽江日報報道,截至7月24日,陽江市共發現3例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尚未發現本地續發病例,疫情輸入風險總體可控。
據微信公眾號“吳川發布”7月25日消息,7月23日,湛江市吳川市從外市返回人員中監測發現一起基孔肯雅熱病例(塘?鎮)和一起登革熱病例(梅菉街道)。目前,尚未發現本地續發病例,兩名患者已接受隔離治療,情況平穩,均為輕癥病例。
據南方網7月25日報道,記者從廣州市越秀區楊箕社區居委會了解到:楊箕社區出現基孔肯雅熱病例。目前楊箕社區居委會已對社區進行全面滅蚊作業。
另據澳門衛生局官網消息,7月18日,澳門接獲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為澳門今年第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該患者于7月8日至17日曾到佛山市順德區探親。
5000多條“滅蚊魚”緊急上崗
據南方都市報消息,記者從廣東佛山禪城城管了解到,7月23日,園林工人在亞洲藝術公園的小湖里投放了200條專吃蚊蟲幼崽的“魚寶寶”;7月24日,在亞藝公園再度投放4000條“滅蚊魚”,在中山公園同步投放1000條 “滅蚊魚”,旨在降低蚊蟲繁殖率,通過生物防治方式有效降低蚊蟲孳生密度,從源頭切斷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鏈條。
據介紹,采用投放魚苗滅蚊的生態防控手段,既能減少化學藥劑使用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又能構建長效防控機制。
來源 | 人民日報綜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