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為展現西藏文化魅力、增進民族團結、弘揚民族精神,西藏牦牛博物館作為北京市對口支援拉薩市的重要文化項目,通過豐富的展陳和多樣的文化活動,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深厚、團結奮進的西藏。
西藏牦牛博物館內,身著傳統服飾的講解員在陳列著牦牛頭骨墻與展品前。
西藏牦牛博物館不僅是區內唯一的二級博物館,更是區市兩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又榮幸地成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記憶的承載地,以及西藏大學等區內各大院校的實踐基地和科普基地。
西藏牦牛博物館中幾件牦牛皮制作而成的箱子。
走進西藏牦牛博物館,仿佛穿越時空,走進了一段牦牛有關的文化歷史。截至目前,館內共有七千九百余件文物藏品,其中一級文物兩件,二級文物一百一十件,三級文物九件。這些文物不僅僅是牦牛文化的深度見證物,更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鮮明見證。它們以獨特的方式訴說著西藏的歷史變遷,展現了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共同進步的美好畫卷。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讓參觀者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開館以來,西藏牦牛博物館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成為了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成功舉辦了五十余場臨時展覽和一百八十余場社會教育活動,還有去牧場夏令營、小小講解員等兩百余期的文化項目活動。特別是去牧場夏令營活動,讓青少年們親身體驗游牧文化,增強了對牦牛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西藏牦牛博物館藏品管理研究部負責人西熱。
西藏牦牛博物館藏品管理研究部負責人西熱表示,在館內工作的時候收獲了許多感動的瞬間。對于當地觀眾來說,他們對牦牛有著深厚的感情,當看到以牦牛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時,感到無比震驚和自豪。原來,牦牛不僅可以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還通過一座博物館展示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有些牧民對“博物館”這個詞沒有深刻的理解,工作人員用藏語解釋為“牦牛坡張”,相當于專門為牦牛建了一座宮殿,他們馬上就理解了博物館的建立初衷和展示內容。而對于游客來說,他們發現牦牛身上有如此多的文化現象,有如此多的物件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與北極熊、南極企鵝等世界第三極的代表物種相比,牦牛身上更多地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符號和現象。
暑假來臨,西藏牦牛博物館誠邀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和游客走進博物館,認識牦牛文化,愛上圣地拉薩。在這里,你可以參加去牧場夏令營活動,親身體驗游牧文化;可以欣賞到珍貴的文物藏品,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參觀革命主題展覽,傳承紅色基因。讓我們一同走進西藏牦牛博物館,領略西藏的輝煌60年,感受幸福美麗西藏的獨特魅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