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港口慌了:80%都是中國產,美國能造出來得10年)
? 文 觀察者網 劉程輝
美國港口運營商正敦促特朗普政府,推遲對中國產起重機征收新關稅的計劃。
據《華爾街日報》7月9日報道,美國港口運營商警告稱,如果特朗普政府執意推進新關稅,關鍵港口設備升級的成本將飆升數千萬美元。
目前美國港口使用的岸橋起重機80%由中國制造。美國港口及運營碼頭的私人公司表示,中國起重機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關稅只會懲罰那些在關稅被提出前就已訂購起重機的港口,并且沒有考慮到非中國制造起重機的供應短缺,而要在美國建立起足夠的生產能力,大約需要十年之久。
作為抗衡中國在海運產業主導地位的更廣泛舉措之一,特朗普政府擬對中國制造的起重機及其他貨物裝卸設備征收新關稅。航運業人士表示,這一關稅將疊加在拜登政府時期已實施的25%中國起重機關稅之上,此外特朗普的貿易團隊還在考慮其他針對中國的關稅。
港口和碼頭運營公司擔憂,這些關稅將使那些早在新政策提出前就已下單訂購起重機的港口承擔額外成本,而且也未考慮到中國以外制造商的嚴重短缺。
報道提到,美國港口使用的岸橋起重機有80%是中國振華重工(ZPMC)生產的,這一份額遠遠超過芬蘭的Konecranes和德國的利勃海爾(Liebherr)等競爭對手。
2024年7月14日,上海振華重工南通分公司正在進行總裝調試的產品
美國海港雇主協會主席卡爾·本策爾(Carl Bentzel)表示,他已多次前往白宮,敦促政府高層官員給予港口更多時間尋找替代來源。
“他們說,我們將征收足夠高的懲罰性關稅,確保你們不再購買中國設備。但我們需要一個過渡期。”本策爾說。
根據美國政府數據,中國目前占全球岸橋起重機產量的七成以上。美政府官員擔心,中國控制關鍵基礎設施不僅對經濟構成“風險”,也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方面甚至作出荒謬指控,稱一些中國產起重機裝有可能用于間諜活動的通信設備。
《華爾街日報》稱,根據航運業內人士的說法,中國起重機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其價格低廉、供應充足,一臺中國制造的岸橋起重機平均售價約為1500萬美元,比最便宜的非中國產同類設備還要低數百萬美元。
他們還表示,美國目前沒有本土替代產品,而國外小型制造商即使擴產,也難以滿足美國港口的需求。
眼下,針對中國起重設備的關稅措施正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審議。拜登政府時期,該機構曾就中國在海事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展開過調查。
5月19日,在USTR舉行的一場公開聽證會上,討論事項僅聚焦兩項內容:一是擬對岸橋(STS)起重機征收100%關稅;二是擬對集裝箱、底盤及底盤零部件等貨物裝卸設備征收20%至100%的關稅。
美國港務局協會(AAPA)代表著美國81個公共港口,其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加里·戴維斯(Cary Davis)表示,雖然該協會支持起重機本土化生產的目標,但美國國會首先應當通過稅收抵免政策來刺激國內產能。他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沒有岸橋起重機的生產商。至少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戴維斯還在一份書面文件中解釋稱,在中國以外,全球只有三家公司提供可國際采購的岸橋起重機——日本的三井E&S以及歐洲的科尼和利勃海爾,但這些公司都沒有足夠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美國洛杉磯港的起重機設備 《日經亞洲》
今年早些時候,休斯敦港首席執行官查理·詹金斯(Charlie Jenkins)在USTR聽證會上強調,根據與多家起重機制造商的交流,要在美國建立起足夠的生產能力大約需要十年時間。他還表示,未來六年內,休斯敦港需訂購22臺起重機,可能將因此承擔多達1億美元的潛在關稅負擔。
一臺起重機的交付周期最長可達兩年。港口運營商呼吁政府對2024年底前下單的起重機給予關稅豁免,同時建議USTR推遲三年對新訂單征稅,以便美國本土制造能力得以發展,或讓盟國制造商有時間擴大產能。
USTR辦公室今年早些時候已決定,自10月中旬起,美國將對駛入本國港口的中國制造船只的船東和運營商征收相關費用。
此外,該辦公室還在考慮對駛入美國港口的外國制造汽車運輸船加征費用,這一提案遭到航運業團體的反對。美國商會警告稱,此舉可能影響汽車供應,并使每輛車的成本增加約300美元。
對于美方對中國造船業的打擊壓迫,4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是企業技術創新和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結果,為助力全球貿易發展、全球供應鏈穩定安全運轉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的多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的造船業因過度保護,在多年前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發言人強調,美方將自身的問題歸咎于中國,既缺乏事實依據,也有悖經濟常識。美方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霸道做法不得人心,只會推高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的產供鏈穩定,對世界各國的利益造成損害,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
中國和美國國旗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