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達 杜山) 北山,烈士紀念碑。對每個牡丹江人來說,都再熟悉不過。或者說,北山和烈士紀念碑已經融入牡丹江的歷史,成為每個牡丹江人血脈中的印記。
1947年4月,牡丹江政府做出決定:在遠山大道北端的北山山麓修建“牡丹江市抗日戰爭暨愛國自衛戰爭中殉難烈士紀念碑”,以緬懷在長達十四年艱苦抗戰中犧牲的抗日先烈和為保衛新生政權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
經過多方考量,設計紀念碑這個重擔放在了申龍劍身上。
(申龍劍 1910——1948 )
設計者申龍劍
申龍劍(1910——1948),朝鮮族,中共黨員。自幼顯現美術天賦,青年時東渡扶桑,留學于日本東京五藏野美術學院,主修油畫,課余時間勤工儉學為廠商畫商標。歸國后回牡丹江市任聯合中學美術教員,閑暇時。承攬印刷廠美術設計以貼補家用。
巨大的社會變化,申龍劍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創作當中,也迎來了他繪畫的鼎盛期在很短的時間內,申龍劍陸續創作了《撒傳單》、《街頭上的宣傳員》、《示威》和《與反動警察搏斗》等二十多幅革命題材的油畫作品。
1946年11月,申龍劍的二十多幅“紅色油畫”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為贊譽。37歲的申龍劍也牡丹江美術界赫赫有名的“大家”。
返回牡丹江后,申龍劍又深入到牡丹江軍分區教導營和警衛連,聽參加過剿匪戰斗的老戰士講戰斗故事,采訪老抗聯講述當年的浴血抗擊外辱的革命歷程。這一切,給申龍劍帶來極大的震撼,申龍劍對北山紀念碑的設計理念越來越清晰……
申龍劍繪制出四個不同風格的紀念碑設計方案,包括紀念碑的平面圖、立體圖和效果示意圖等。
(全市人民觀看對紀念碑設計方案)
市政府組織社會各界對四個方案逐一進行討論和測評,對其中的一個方案的認同度非常高。即:采用方形的底座、金剛座、碑身、塔尖四個部分構成紀念碑整體,碑身髙24.13米、寬3.85米。碑身刻碑名。在金剛座的正面刻銘文,座陰刻有“1947.9.18”字樣,其他兩個側面用浮雕形式表現人民戰士為新中國的成立而英勇獻身的形象。
碑頂立有一尊銅像,戰士左手持槍、右手向前投手榴彈,取戰士中彈后倒下來又重新站起向敵人投擲手榴彈的一瞬間形象。北山紀念碑整體氣勢雄偉、設計風格兼容并蓄、藝術構思巧妙,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和人民戰士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表現出的那種不屈不撓,為國英勇捐軀的崇高思想境界。
(朝鮮中學的師生演繹創作當年紀念碑過程)
市政府領導批準申龍劍紀念碑設計方案后,把鑄造銅像和浮雕的艱巨任務交由他完成。
豐碑
當時,在西牡丹街(現在朝鮮小學附近)有一座長期空閑的二層摟房,樓下還有一大片空地,是一個可用于金屬雕塑鑄造的理想作業場所。申龍劍向上級打報告將其借用,為期三個月。而后,他就在這個場地熱火朝天地勞作起來。
申龍劍借來了一架膠皮輪子手推車,那時候,能夠使用橡膠輪的物件絕對是個罕見的高檔貨,因為橡膠是軍用物資、很少民用。手推車隨后可派上了大用場,到卡路屯運粘土用它,買石膏拉木材也用它,將購來的黃銅拉到場地還是它。
必備的材料準備妥當后,申龍劍便起早貪黑地干了起來,全身心投入到雕塑品的創作當中。他采用傳統技法制作戰士雕像的泥坯,第一道工序是搭骨架,先制作一個人形狀的木架,然后在木架子全身纏草繩,逐漸形成雕塑的初步輪廓。第二道工序分三次,第一次是上大泥,給草人身上涂滿加了稻草的膠泥,使雕塑大致成型;第二次上的稻殼泥是在第一道泥快干還沒有硬實前,在第二遍泥上開始造型。第三道的細泥是高黏土、棉花纖維、沙子按1:1:1比例混合而成的,用竹刀在細泥上進行耐心細致的雕刻可以保證人物的局部特征豐滿而生動。就這樣,經過一次又一次反復的修改,英勇無畏的戰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來了。
申龍劍接下來進行三個浮雕的創作。首先釘好木框,然后將和好的黃膠泥甩到木框之內,他在搭好的腳手架上進行浮雕塑造。等到泥塑干燥后,再用石膏將雕像和浮雕翻成模具。
將雕塑用的銅料化成銅水也是一個技術活,申龍劍找來一位會“化銅”的朝鮮族老金頭來幫忙。他們在院子當中安好銅熔爐,裝上鼓風機,在熔爐內投入銅料進行加熱,直至形成銅水。緊接著將化好的銅水倒入專用的器皿中,再把銅水澆入石膏模具里,就這樣,銅像和雕塑一件件鑄成。然后,對鑄好銅件上的沙眼進行焊接處理,用銼刀精細地打磨去鑄件的毛刺,一個個鑄成品也被他用砂紙打磨得異常光滑。
銅像、浮雕從設計到制作完成,共用了五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申龍劍基本就吃住在工地,幾個月的晝夜操勞、事無巨細的傾心專注,消耗掉申龍劍大量的體力和精力,本來身體就很瘦弱的他,體重一下子減少了十六斤。
1947年11月12日,“牡丹江市抗日戰爭暨自衛戰爭中殉難烈士紀念碑”落成。
北山烈土碑建成不久,申龍劍同志突染傷寒,臥床不起。由于當年的醫療水平有限、沒有特效藥,1948年5月8日年僅三十八歲的申龍劍辭世長眠。牡丹江市政府把他安葬在北山烈士碑后的山腳下,后在北山公園的擴建時遷出……
親愛的朋友:
寫文創作不容,如您認可俺的創作,請麻煩您抬起貴手進行如下操作,一是點贊(在看),二是關注。原則自愿,絕不勉強,謝謝您的理解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