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老師
如果單純從資歷來看的話,林彪顯然是無法和聶榮臻相比的。
聶榮臻曾在法國,比利時,蘇聯等地留學,25年2月在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的聶榮臻接到共產國際的通知,前往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和他一起去中國班的還有葉挺將軍。
五卅運動爆發后,國內的革命形勢為之一變,聶榮臻、葉挺等同志便被共產國際派回了祖國。
回國后的聶榮臻被安排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責任是協助政治部的主任和副主任領導政治部的組織科和宣傳科。
聶榮臻到黃埔時,黃埔第1期已經畢業,第2期也東征去了,第3期才剛入學不久。
在黃埔工作期間,聶榮臻就和四期的林彪有過一些接觸了,只不過據聶榮臻的回憶,當時林彪“學習上比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躍,我同他沒有多少接觸,印象不深。”
如果從輩分論,聶榮臻也算林彪的半個老師了。
三段合作
聊起林彪的黃金搭檔,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林羅劉”,但實際上,林彪和聶榮臻的合作也是非常多的。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三段,分別是在紅軍的紅一軍團期間,抗日戰爭的初期和平津戰役期間。
他們在紅一軍團之間合作了有4年之久,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都只合作了兩個月。
他們在第一次合作期間,創造出了四渡赤水,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等等一系列經典的戰爭;第二次合作雖然只有兩個月,但是也打出了平型關大捷那樣戰史留名的戰役;平津戰役期間,兩人的合作則為解放戰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聶榮臻元帥的回憶錄中,我們不難看出,聶帥對林彪是有不少批評的。那些批評固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但是,我們也不可認為那些話全部是空穴來風,全無根據的。我們很難否認林彪確實是一個有著濃厚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情結的人。他有時確實存在著心高氣傲,沉默寡言、不善于與同志溝通交流,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和判斷的毛病。
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著名的“會理風波”,當時林彪不同意中央的戰略方針,他認為在四渡赤水期間,我們的部隊走了太多的弓背路,于是提議由彭德懷指揮部隊迅速北上。
當時聶榮臻就提出的不同的意見,他指出林彪無權指定司令,撤換統戰。如果林彪擅自下令部隊行動,那他就以政委的命令下令部隊不予執行。
但即使如此,聶榮臻還是沒有攔住林彪以個人的名義給給中革軍委寫了一封信。
林羅關系
開國上將張愛萍之子張勝曾在《從戰爭走來》一書中提過,紅軍中的很多干部都知道,林軍團長并不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給他當政委,也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難度不會亞于給彭老總當政委。
即使是著名的“林羅組合”,他們在合作中也有過一些不愉快。據聶榮臻回憶,在平津戰役結束后,林彪曾向他提出,“不要羅榮桓同志當政委,要我去當第四野戰軍政委,這顯然是非常錯誤的,我當即堅決拒絕。”
據當代中國出版社《羅榮桓傳》記載,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野戰軍司令部起草了《9、10月份作戰情況綜合報告》,其中提及到了東野曾在打錦州的問題上產生了猶豫的事情。
雖然報告的措詞非常委婉,寫的是:“……這曾使我們攻擊錦州之決心一度發生顧慮……”不但并未特別指出林彪,還為他的猶豫羅列了許多客觀原因。然而,當羅榮桓把這份報告遞給林彪,問他怎么看的時候,林彪卻“看了一看,一聲不吭,把稿子往桌上一放,轉身就走了。”
這次不愉快的經歷,應該是后來林彪邀請聶榮臻去四野代替羅榮桓當政委的一大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