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9日,錢學森對來探望他的溫家寶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問題后來被稱為“錢學森之問”,在之后的廣泛討論中有很多人拿此問題和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相提并論,認為錢學森之問是李約瑟難題的一脈相傳。
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人李約瑟有一個著名的“李約瑟難題”,這個難題的最初版本大體是這樣的:從公元前1世紀至15世紀的一千六百年中,中國的科技一直強于西方,為什么之后就落后于西方了?這個問題還延伸出近代科學為什么沒有誕生在中國?工業革命為什么沒有誕生在中國?
錢學森之問和李約瑟難題有很大的相像,都像是在反思自己,為自己的發展找原因。然而這兩個問題又有很多不同,一個大的不同是:錢學森之問中提到的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那是真的沒有培養出來;李約瑟難題中提到的中國古代的科技一直領先于西方,未必是真領先。
建國之前的100多年,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技術是全面落后的,至于科學那更是連影都沒有。李約瑟給中國人帶來了四大發明的概念,自1943年“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概念經李約瑟提出后,迅速在中國社會上廣泛傳播。這在當時為鼓舞中國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李約瑟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是有原因的。
之后中國人樂于討論李約瑟難題也有一定的民族觀念在作祟,中國古代是領先于西方的,我們祖上曾經輝煌過。只不過這種輝煌不是真的輝煌。古代的中國沒有科學,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至于技術,中國古代有技術,但是談論技術領先必須要有成熟的應用,必須有大規模的實物印證,而不能靠文獻中的只言片語就宣布我們領先了。
更何況古代的文明并不僅僅局限在公元前1世紀至15世紀,古埃及、古希臘的文明讓今人嘆為觀止,并且其中已經存在了科學的元素。號稱技術領先于西方的古代中國為什么要回避他們的文明?為什么不問一下為什么古埃及、古希臘的科技遠遠領先于同時期的中國?
所以我們討論李約瑟難題有時候就像是在討論畫一個什么樣的餅能為自己充饑,更應該討論的是“錢學森之問”這種腳踏實地的問題。杰出人才是中國發展的必需,培養杰出人才是一個復雜、長遠的問題。回答好“錢學森之問”要比“李約瑟難題”更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