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黑石村一片果林茂密,瓜果遍地的山嶺上,有幾座紅墻黛瓦的仿古建筑。放眼望去,猶如一幅清幽寧靜的海南鄉野畫卷,頗有古韻。那便是這天我到訪的目的地,海南詹氏大宗祠。
剛到之時,大門緊鎖,但留有管理員的電話。管理員詹老伯聽說我來探訪海南詹氏文化后,非常熱情地開了門,引領我向詹氏先祖敬香,并燃放了鞭炮。
詹氏宗祠于2016年建設完工,現今為三進仿古建筑,分別為門房、拜亭與大殿,旁邊還有兩個廂房。大殿名為祖德堂,殿前有匾額刻寫詹氏祖訓,殿里供奉著詹氏歷代先祖。每年詹氏宗祠都會舉行宗親會、升學宴、祭祖等多個活動,詹氏文化傳承延綿不絕,也見證著詹氏族人對先祖故人的崇敬與緬懷,以及后世子孫的鼓勵與期盼。
詹姓源起久遠而又頭緒繁雜,據《辭源》記載:“周有詹父,詹恒伯,相傳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載:“晉有詹嘉,虢有詹父,鄭有詹伯。”而晉鄭之詹又別于宣王之子,可見在春秋時期,詹姓已分布于晉(今山西省一帶)、虢(今河南省鄭州西北)、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等地。戰國時楚(今湖北省一帶)有術士詹何,西漢有匈奴兒單于詹師廬(存以備考),東漢有武陵(治今湖北省溆浦南)蠻詹山。可見在兩漢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帶。當然,有史料表明兩漢時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間郡一帶。
宋朝時候,詹學傳公,字成宗,原籍江西廣昌縣。公下有二子: 詹泰,號黑龍;詹秦,號白龍。因避金兵而南下,初居福建寧化,繼居廣東潮安。海南詹氏主要分兩支,分別出自祥公、仕賢公兩個渡瓊始祖。
明至清,廣東、廣西、福建的詹姓族人陸續遷徙海南。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原籍廣西桂林靈川的詹祥被賜進士出身,出任文昌知縣,后又落籍文昌,成為詹氏入瓊始祖。清順治三年(1646年),福建莆田的詹士賢任鎮南關將軍,落籍于瓊。海南詹姓主要聚居地在文昌、瓊海、海口等處。清時,又有海南詹姓人移居南洋。
自先祖開基立業數百載至今,海南詹氏人才輩出,純良家風一脈相承。宗祠里掛有海南詹氏歷代俊杰名士的照片簡介,他們的事跡不僅在當時傳為一時佳話,也激勵著一代代詹氏后人勵志向上,奮發有為。
臨走之際,詹老伯邀請我參加以后的祭祖活動。海南詹氏文化淵源頗為厚重,以及待人親和的詹老伯,就此讓我多了一份期許,一個美好的約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