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6年,還在靠家里接濟。
身邊的好友一個個都成為了大腕,彭于晏還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曾經在戲紅人不紅的尷尬處境掙扎了好幾年。
甚至因為合同糾紛,背上了幾千萬的債務。
但是,他并不認為自己的低谷比別人的慘,因為他看到大家都在努力。
所以,只要有戲可拍,彭于晏就像抓到一根稻草一樣,極力推薦自己,“盤”活自己。
皮開肉綻,鼻青臉腫,各種受傷各種虐,也從不在意……
因為他把每一個角色都當是自己的最后一個角色,把每一次機會都當成是這輩子唯一一次翻身的機會。
不拼盡全力,怎么過得自己這一關呢?
導演提議難度太大的動作用替身來完成,他卻果斷拒絕,“如果別人都做了,那還要我干嘛?”
嗯,在風氣不太正的娛樂圈里有著這樣的心態,證明彭于晏沒有被同化。
很多明星作品只有量的變化,卻沒有質的積累。
他們為了曝光自己,緋聞層出不窮,因為有熱度就有利益。
但彭于晏不會。
彭于晏曾說:“你如果是個演員,那你就把戲做好。”
但是,沒有天賦的彭于晏并沒有做得多好。
他有幾部主演的電影,票房慘淡,還被淪為笑話。
他演感情戲,觀眾說看得很出戲。
就因為那一身發光的肌肉。
每當和女主角有親熱的鏡頭,觀眾總會幻想到下一秒是彭于晏按著對方的腳踝,逼著她做仰臥起坐。
要知道,一個演員一旦被市場和觀眾貼上了標簽,想要重新塑造形象,撕掉一塊標簽,就得脫一層皮。
從奶油小生到肌肉男,到硬漢,彭于晏一直在撕標簽。
他一直在突破自身的極限,就是想拿到那一塊叫做“演技實力派”的標簽,然而這塊標簽太難得,競爭者多不勝數。
“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彭于晏拿到了一堆的提名,就是沒拿什么獎。
但不可否認,非科班出身的他,演技的確越來越嫻熟了。
從《破風》到《激戰》再到《湄公河行動》,彭于晏的“狠勁”越來越被認可。
票房也越來越好看。
有人開始覺得他很輝煌。
但是這種輝煌卻那么的平靜,因為它不是一炮而紅,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水到渠成。
果然,生活沒有虧待每一個自律的人,而頂極的自律,都是長期主義。
因此,現在一說到彭于晏,大家想到的不只是“魔鬼般的身材管理”,還有“全面的頂級自律。”
同時也明白了,別人哪能給你什么稻草,低谷時的自律和堅持,才是你的稻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