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謠謠雜評
先來看一張圖:
文件呢,確實是發布了的,現在全網都在熱鬧討論過程當中。
地
1
思緒回到六七十年代,舉國上下那時真的是窮啊,社會生產力水平那也是相當落后的,生產機動車輛能力也是相當落后,那是有輛自行車都是很牛的 ,都是件很自豪很滿足很了不起的事。農村的條件也幾乎差不多,很多人還是吃不飽飯的,不過那時的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還是比較小的。反正大家都一個字:窮。
到八九十年代,社會生產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時大部分的農村基本不會再餓肚子了,全國上下出現了類似華西村的模式,在當時可謂中國最富裕的村,全國上下爭相模仿,改開也進入到黃金階段,全民經濟實現飛躍式的發展。不過這時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慢慢凸顯出來。那時的私家車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的家中。小時候記得我們小伙伴們最常做的事是蹲在馬路邊看小汽車,當時俗稱“蛤蟆車”。先是黑白電視機,再是彩色電視機也慢慢進入尋常百姓家,萬元戶的稱號在這些年還偶爾還聽得到,大哥大開始進入消費者手中。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社會的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了,與之一同快速發展的還有房價。大量的農民工進城,我也是其中一份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開始了造富神話。大量的農民工進城,給沿海廣大城市的工業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進一步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大量的自然村落開始衰敗,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
到了2010年之后,中國總體經濟相繼超越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開始城市反哺農村。2008年實施全國免征農業稅是城市反哺農村的起點。后面相繼提出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到共同富裕,可能后面還會提出全面富裕。
這是一系列的戰略是想讓農村好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2
時光再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延安,有個蘇聯留學回來的常勝將軍在給干部群眾講課,由于不愛講話,但講出的話非常簡短,精煉,深刻,有特點,引人深思,回味無窮。這位老師一般只管軍事,每天看地圖,羅榮桓稱他為重點主義,他說話也只講重點。別的老師講馬列主義,又是俄語又是中文的給學員照本宣科地講,學員也是聽得似懂非懂,而輪到這個常勝將軍講課的時候,上臺只講兩句:資本主義是讓少數人發財,共產主義是讓大家一起發財,講完了。講完走下講臺,揚長而去,眾人目瞪口呆。
鄧大人一生經典語錄無數,在這方面也說過一句眾人皆知的名言: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鄧大人從實際出發,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創造性地解決了社會主義國家追求共同富裕目標和實現途徑之間的背離問題。改革開放之初,鄧大人就把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作為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大政策提了出來。這個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的戰略構想,是鄧大人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一項大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