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于慧年
隨著制造業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加速打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傳統制造陸續變身智能制造。
傳統“制造”變“智造”
6月29日,濟南發布了工業“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將以建設智能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為牽引,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兩個萬億級產業高地。
據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介紹,“十四五”期間,濟南將以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為主攻方向,聚焦四大支柱產業,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人工智能等21個產業鏈群。推進智能制造融合發展,擦亮“智造濟南”的城市名片。
“作為傳統產業的紡織服裝產業必須盡快由‘制造’變為‘智造’。在我們的成衣、編織、漂染等各個生產車間,最多的就是像染整自動化輸送設備、一體成型編織機、成衣吊掛生產線這類的‘智能機器’。”濟南元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吉洪表示。
據了解,元首針織目前已整體搬遷到濟陽針織工業園,擁有平陰和濟陽兩大園區,建立起了紗線、面料、服裝等三大核心產業彼此依存又獨立面向市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張吉洪透露,元首針織濟陽園區將重點打造以染化料、助劑自動輸送系統為核心的印染控制管理系統,實現在線采集、智能化配色及工藝自動管理、染化料中央配送、半成品快速檢測等,從過去單一裝備的數控化向整個車間的智能化轉變。
此外,元首針織還正在探索和引進自動化縫制單元、智能吊掛系統、柔性整燙系統,并建立整個生產流程的ERP管理系統,加快工業互聯網和5G網絡的應用,以提高運轉效率。
在濟南金威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了成為智能制造領域的“激光俠”,金威刻正計劃新建占地10萬平方米的金威刻智慧工廠,將傳統制造業向智慧產線、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升級。
據濟南金威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習鋒介紹,人才匱乏正成為傳統企業向“智造”轉型的難點之一。從2018年起,企業加快智能激光生產裝備發展,實現了從傳統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級,2020年企業營收達到了8億元,目前正在籌備上市。
“今年初,我們的全自動化電機線圈生產線正式投產。新生產線由企業和德國舒曼公司共同研發,智能化水平超過了西門子同類電機廠。”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承林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據介紹,進行智能化改造,中加特公司需要投資1.05億元,但這超過了公司全年利潤的三分之一,一度讓企業猶豫不決。青島西海岸新區推出的“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試點示范工程,讓企業下定了決心。
事實上,智能化改造使得中加特公司產品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產效率也得到了幾十倍的提升,其預計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資,會在未來5至10年發揮越來越大的效應。
“黑燈工廠”將成真
在威海,有3家企業被列入國家智能制造專項,累計建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36家,累計培育17個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示范項目。而且,工業4.0版的“黑燈工廠”也將隨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現實。
“寶威科技于2020年獲批威海市數字化車間,而智能制造工廠需要有統一的工業大腦。用機器來管理生產的,才叫智能化工廠。”威海寶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波表示。
據姜波介紹,投資5.2億元建設的寶威科技智能工廠項目,按照“工業4.0”設計理念,打造“5G+工業互聯網”體系工廠,在5G技術賦能下實現智能生產安全行為分析、設備產品AGV自動化卸載、智能化立體倉儲等一系列應用。項目引進了世界領先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線,生產的碳纖維預浸布精度高、穩定性強,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不僅有效解決了像箭桿生產這樣的行業痛點,更直接填補了世界范圍內的技術空白,是全球知名品牌手機旗艦版機型耳機傳聲器的唯一材料。
“到今年9月份,這個智能工廠項目將完成聯調聯試,到那時,我期待了十多年的‘黑燈工廠’將成為現實——燈雖然關了,但生產仍可以24小時有條不紊進行。”姜波表示。
而作為傳統電機制造企業的山東華力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激勵下完成了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轉型,目前年生產能力達到120萬臺、2000萬KW。
“這是我們剛剛推出的一臺智能電機,它可以自動采集電機運行中的系列數據,實時傳到云平臺上。一旦出現異常數據,系統將向手機或客戶端發送預警信息,提醒售后人員及時進行電機維保,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并通過對產品運行數據分析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質量。”正在智能生產車間和技術人員研究電機的山東華力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曲嘉文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華力電機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張文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智能制造、數字化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華力電機目前的總體生產效率提升31%,生產運營成本降低26%,產品不良率降低45%,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7%,產品研制周期縮短46%。
據悉,威海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智能化改造、企業上云、工業互聯網賦能的產業政策,鼓勵企業從單純的制造業企業,轉型為方案解決商、提供商,支持企業從制造業朝著服務業的方向探索和發展。目前已經落實專項資金7000多萬元,實施200多個數字化改造項目。
根據山東工業“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山東將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加快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技術改造,通過“萬項技改”推動“萬企轉型”,力爭到“十四五”末,70%以上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王新生表示,山東將對標德國智能制造,適時編制《智能化技改標準規范》地方指南,促進全省智能化技改標準化發展。在貸款貼息、設備獎補、股權投資、進口設備免稅等方面加大企業智能化技改的支持力度。
(編輯:楊學萍 陳德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