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男籃放在奧運賽場究竟是什么水平?這一屆的東京奧運會已經解答得很清楚了。無論是伊朗也好,還是日本也罷,這兩支來自于亞洲的隊伍都被各路對手打了一個灰頭土臉,不得不吞下全敗出局的苦果。
老實說,日本與伊朗男籃奧運會全敗,多少都有些出乎筆者的意料了。伊朗男籃倒也罷了,主要是日本男籃,他們不僅擁有實力不俗的八村塁與渡邊雄太,更有東道主優勢傍身,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些照顧才是,沒想到仍然難逃全敗的結局。
更加讓人感到絕望的是,貴為東道主的日本隊,每一場比賽都輸得徹底,壓根就看不到一星半點獲勝的希望。換句話說,日本男籃的全敗戰績,與運氣的關系不大,純粹就是技不如人所致。至于另一支亞洲參賽隊伍伊朗,他們的遭遇與日本男籃大同小異,都是在實力層面遭遇了對手的碾壓,被人生生打成了篩子。
日本男籃與伊朗男籃在奧運會賽場上的遭遇證明了什么?最能夠證明的問題,恐怕莫過于亞洲男籃的水平與歐美地區的男籃水平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甚至還有越拉越大之勢。這種大環境對于同樣身處亞洲區的中國男籃而言,顯然不是什么好事兒。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與伊朗男籃奧運會全敗的背后,其實也隱藏著中國男籃的危機。
可能會有朋友對此表示不服,認為日本男籃與伊朗男籃的水平未必在中國男籃之上,這兩支隊伍在奧運會賽場上被對手打了一個灰頭土臉,未必就代表著換做是咱們中國男籃也會是一樣的遭遇,自然就談不上什么危機。
從感情的角度來說,筆者自然贊同這種觀點。可理智卻告訴筆者,即便是將咱們中國男籃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只怕同樣無所作為。作為證據的是,咱們中國男籃上一次在奧運會賽場上贏球(PS:不算三人籃球),已經要追溯到13年之前的北京奧運會了。那時候的中國男籃,還有姚明這個定海神針呢,差不多已經算是上一代籃球人的陳年往事了。
不妨把話說得更直白一些吧。自從姚明淡出國家隊之后,咱們在奧運賽場上就未嘗一勝,時間間隔長達13年之久,這顯然不是諸如“發揮不佳”、“運氣不好”就可以解釋的,反倒是更像是實力使然,一如本屆奧運會日本與伊朗男籃的一連串敗仗。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歸根結底,無非就是亞洲男籃的水平提升速度,遠遠比不上歐美男籃乃至是非洲男籃的水平提升速度罷了。還記得二十余年之前的時候,美國夢之隊一家獨大,在奧運會賽場上吊打各路對手,可現如今呢?哪怕就是坐擁多位大牌球星,照樣是如履薄冰。這無疑從側面證明了其他國家隊的水平飛速提升。只可惜,亞洲地區男籃水平提升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其他地區的球隊,結果就是差距越拉越大,勁敵越來越多……
而國家隊的戰績,又是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民眾對于該項運動的熱情,最好的前車之鑒便是國足。還記得二十余年之前,中國的足球氛圍頗為濃厚,穿著球衣的身影隨處可見,踢球的孩童遍布大街小巷,那無疑是屬于中國足球的黃金年代。
可如此良好的足球氛圍又是如何退潮的?聯賽之中層出不窮的負面消息固然是關鍵原因之一,國家隊的糟糕戰績同樣不容忽視。試問,拋開那些死忠粉姑且不談,單說普通民眾,有多少人能夠忍受一支隊伍習慣性輸球的?
這樣的邏輯同樣適用于中國男籃。亞洲男籃的水平與發展速度就擺在這里,在未來的日子里,差距繼續被拉大幾乎就是板上釘釘之事。試問,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中國男籃有多少可能重現昔日的輝煌?反倒是極有可能將奧運會賽場上的連敗變成常態,一如眼下的日本男籃與伊朗男籃。
輸多了,輸習慣了,自然會影響到民眾的感覺,進而影響到大家對于男籃的關注,這無疑是惡性循環的開始,一如昔日的足球……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偏偏中國男籃還看不到“下一個易建聯”乃至是“下一個姚明”出現的跡象。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除了在國家隊層面上的潰敗之外,咱們極有可能迎來超級偶像缺失的雙重打擊。
試問,一個在國際賽場競爭力嚴重不足,又在超級偶像方面有所缺失的球隊,靠什么去吸引普通民眾,靠什么去維持熱度?
發自內心的說一句,筆者肯定希望男籃越來越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可殘酷的現實就擺在這里,著實讓筆者樂觀不起來。尤其是在經歷了國足的風風雨雨之后,筆者的心情就越發沉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