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中巷,西安一處地名,很多人沒聽過,也沒去過。2020年,一隊人馬進入這條巷子,拿起筆刷和顏料,給這條五六十年的老巷子換了面孔。
都說老街巷是一座城市的“備忘錄”,就如古城里那些歷久彌新的生活寫意。
1927年,尚儉、尚愛等六條拓寬重建。而坤中巷位于尚儉路和東儀路之中,如果不跟著地圖,尋找這里確實不易。
這條只有200米的巷子建于七八十年代,藏著數代人的老記憶,直到如今依然充斥著市井氣息和煙火味,其實也是嘈雜和熱鬧。
相比于新城區的現代化建設,高樓大廈的腳底下,其實還藏著不少的自建房。
窄短的巷子,在歲月的侵蝕下變得更加袒露,在外人眼里的臟亂差,而在生活在這里的人眼里,其實也是可愛的一面。
在西安有太多像坤中巷這般的老棚戶區,歷史悠久,民風質樸,街坊熱絡親近,與此同時面臨的也是設施老舊,水網破損,空間太過密集等問題。
從不到兩米寬的時光隧道穿過,一棟小樓上橫豎大小不一的隔間,棚戶區里住著十幾戶的人家,有住了十幾年的老人,也有為了省錢生活的外地打工人。
對于他們來說這里是家,也可能只是一個睡覺的空間,習慣了這種日子,你會發現他們有一種喧鬧任其喧鬧,自由我自為之的樂觀精神。
#2
木板門,坑洼不平的路面,過年的對聯、墻根的青苔,眼前的所有,像回到了九十年代的西安。
棚戶區的紅磚,種著仙人掌的搪瓷盆,走廊陽臺上飄動著的衣架,還有倚在墻角的紅水桶和舊拖把還有吵鬧中糾結著柴米油鹽的瑣碎。
在燥熱的空氣下走在“新巷”里,心頭總會百般滋味。小街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一條條小街巷就是一幅幅民俗生活畫卷。
2020年,在交大建筑系的師生的努力下,用時四個月,他們將這里的墻上、地上、樓梯做了改造,從此老巷子增添了幾分韻致活力。
坤中巷
老街里需要這樣的人們,讓生活更美好。路邊給流浪貓搭建的溫馨小窩,穿越時光隧道的巷子口,利用原本的水泥柱做了一個貓爪圖案的導視牌。
墻上也用彩色顏料涂鴉了各種圖案,因為臨近火車站,墻上彩繪的火車、院子最后一棵老樹根也被做成了茶幾。
“還是很感謝他們,讓這老巷子看著更漂亮了,以前的這里實在太難看了?!弊陔s貨鋪門口的阿姨跟我說到。
古色古香更注重細節打磨,小巷的改造最大可能地保留了曾經的原汁原味,但更加整潔明亮,曾經便民變成了解憂雜貨鋪,還有貓糧狗糧。
在巷子中段,54號院子整面墻也被做了彩繪。院子里街坊鄰居種滿了花草,三米高的無花果樹掉了一地的果子,幾乎成了一個小型植物園,夏天鉆進這里避避暑再再好不過。
走進標有54號的院子,石磚泥瓦的小屋子,還有一個菜園子,房屋的主人是被評為八枝花之一的老奶奶。
看到墻上寫到的:你是八路軍的一桿槍,我是八姐妹的一朵花......“墻上也是那些學生老師給我寫的,他們畫得也很好看?!蹦棠探o我指著院墻上的畫聊著以前的故事。
如今已有94高齡,但精神看著還很棒,見我拍照,她告訴我,這些圍墻還有小門,甚至墻上的繪畫都是交大的學生來免費弄的,
后來才知道,奶奶十幾歲就來到西安,作為曾被大家紛紛稱贊的八姐妹,現在就剩她自己了,截止2021年,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八十余年。
家里有一兒一女,兒子已經工作,女兒也早已結婚生子,因為兒子的身體不好用錢的地方很多,她拒絕兒子給家里寄生活費,她說自己也不需要用錢的地方。
86年,老伴去世之后,她的生活更加孤單,前段時間養了一只小貓,一間小屋,一個小院,兩棵無花果樹,就是她現在的生活了。
“這果子甜得很,我給你摘些你帶回去吃,以后來了你自己摘就行,不用給我說。”臨走的時候她喊住了我,給我摘了一大把的果子。
走完不大的坤中巷你就會感覺到,八十年代的精神環境在西安依然存在,但也逐漸模糊。
然而這座城市的面貌總會迭代更新,我們也只能在老街老巷中努力重新童年的那個年代罷了。
不管在物質上是否與別人有著差距,在精神上,這里也可以同樣的富足。
#坤中巷#
地址:西安市新城區坤中巷
-END-
走過50+咖啡館,我只拍了10張照片
2021-03-12
姑娘!你這是在玩火?!
2021-01-08
這個名叫「北方」的照相館,我愛瘋了
2020-12-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