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本是自古難題,難點可以說錯綜復雜、各不相同,而如何解決婆媳間的育兒沖突幾乎是所有和公婆一起生活的兒媳都會遇到的難題。我與老公兩地分居近7年,這7年卻和婆婆朝夕相處,時至今日,雖不能說關系勝似母女,但倒也和順安穩,從未讓老公犯過難。所以,在與婆婆如何相處以及解決育兒沖突問題上深有體會,先不談技巧,只說幾點關鍵心態。
常懷感恩之心
自孩子出生后就和公婆居住在一起,縱然是有許多的看不慣,不論是生活方面,還是對孩子的養育方面,雞毛蒜皮的一籮筐的不滿意,但是,我始終秉持一個觀點:家是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老人沒有任何義務來做任何事,他們能舍棄自己的生活來幫我照顧孩子,就已經是我莫大的福分了,所以要降低期待和要求,常懷感恩之心。從另外一點來講,她給了我老公生命,讓我得以與他相守一生,這也足以讓我對她感恩戴德了。
了解私人邏輯,多一份接納和包容
個體心理學講到私人邏輯,也就是,我們出于從小到大的個人生活經驗及通過對這些經驗的認識而形成的屬于每個人自己的內在信念,我們在應用它的時候,往往是無意識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邏輯,只有不同,無關對錯。所以我們在面對任何問題包括養育孩子的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自然反應,對于我們來講,學習能改變,但也會是相當漫長的過程,何況對于老人,他們接受新理念和新方法更是難上加難。
當我們內心多了一份包容和接納的時候,就能夠時常抽離出來看待沖突,并且可以覺察和回觀自己的私人邏輯是什么?自己能做到的改變是什么?我們不要試圖去控制或改變任何人,但可以做些什么讓他想要改變。
堅持自我成長
在養育孩子方面,當我們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內心逐漸豐盛和富足的時候,才能夠和善而堅定的堅持自己,才會從容的面對不同聲音,才不會焦慮老人或者其他任何人的養育方式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為,發生了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詮釋,從而引導孩子正確、積極的去詮釋。
(作者:杜宗方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