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會閉幕當天,發生了兩件大事。
這兩件事,勢必會成為決定今年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第一件,2月金融數據顯示,居民房貸有史以來第一次同比減少。
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為2007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首次。
具體而言,住戶貸款減少33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59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11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52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05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90億元。
其實1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是房貸)新增7424億元,同比去年就已經少增了2024億元。
到了2月份,更是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同比負增長。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什么意思呢?就是居民還給銀行的錢,比從銀行貸出來的錢要多。
居民自發去杠桿、有錢也不投資不理財,寧愿提前還貸。
網上有很多留言印證了這一點。
5-6%利率的房貸,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投資能帶來的回報水平。
手上有閑錢,不敢瞎投資,更不敢理財、炒股,還不如先把銀行的貸款還了,還能節省利息。
這就是典型的收縮型經濟特征——而居民去杠桿,也直接導致投資和消費動能不足。
為什么收縮?疫情高發,是很重要的原因。
這就引出今天的第二件事。
貳
第二件事,國家衛健委發文,開放了新冠居民居家自測。
“社區居民有自我檢測需求的,可通過零售藥店、網絡銷售平臺等渠道,自行購買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自測。”
經過兩年的防疫實踐,固然我們實現了動態清零的巨大成功,但不可否認,這種嚴防死守,也付出了極大的社會和經濟代價。
更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毒株流行以來,在海外已經積累了可觀的流行病學數據。
在海外的經驗基礎上,摸索更科學的防疫方式勢在必行。
尤其是這一輪疫情,多點高發,防疫形勢前所未有的嚴峻。
這個時候,放開居家自測,可以說為防疫政策微調鋪平了道路。
這是另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可以合理推測,未來的防疫模式,一個可行的方式是:
廣泛的居家自測,及時發現、及時分診,為重癥患者開辟醫療救治通道,而輕癥、或無癥狀患者,可以考慮居家隔離方式。
這樣的分級分類診療,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對醫療資源的擠兌,同時也避免盲目封城、停止正常的社會運轉。
2月金融數據和開放自測,在兩會閉幕當天同時發生,并非偶然。
金融數據顯示的是:經濟進入收縮區間,居民去杠桿——消費不足——生產收縮——收入降低……這樣的趨勢下,很容易就進入"通縮螺旋"。
當務之急,是從這種"通縮螺旋"中擺脫出來。
在保經濟、保5.5%GDP增長率的基礎上,出手要快,信心要給足。
開放居民自測,用更科學合理的方式防疫,給經濟松綁,帶動內需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是最重要的抓手。
在這個節點上,不宜過分悲觀了。
胡 Sir 不 胡 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