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團購成為上海人自救的主要通道。這幾天,一則小區(qū)關于團購的公告引起各方各陳己見。
公告說,有居民在網(wǎng)上下單購買成箱的可樂、咖啡、桶裝水;還有居民為一杯奶茶一個面包也叫一單快遞。這些不僅擠占了可稱金貴的快遞小哥資源,而且讓封控小區(qū)從大門口遞送到家門口的保安及志愿者不堪重負。面對成箱的可樂咖啡桶裝水以及單點的奶茶面包,看著沒有電梯的5、6層送貨地址,有些保安及志愿者干脆罷手不干了。公告呼吁居民減少非必要物品的團購,保證蔬菜、大米、食用油等剛需物資的團購。
爭論的各方各有道理。反對在特殊時期下單購買這些“奢侈品”的一方無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在有些家庭還在苦盼快遞送來下頓的米菜的時候,下單這些非必需的物資確實有點沒有共情能力。另一方也有其理由。一方的“奢侈品”在另一方看來可能就是必需品。上海在自然災害、十年文革的時候都沒有泯滅過對“比日常生活高一點的需求”。布票緊張,上海人發(fā)明了沒有衣身的假領子;買不到咖啡,上海人就用像板藍根塊一樣的咖啡渣粉來進行“平替”。畢竟,《白毛女》里楊白勞在躲債回來后還給女兒買了二尺紅頭繩呢。
可樂面包桶裝水在如今的上海成為“奢侈品”,這成為這段抗疫歷史中一個啼笑皆非的小插曲。在原有的市場化物流系統(tǒng)被碾碎,物流只能以原來的2成、3成來維持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將其恢復到原來的水準。這兩天,各家大電商從全國各地空運來快遞小哥,寶山區(qū)區(qū)政府買單以每日500元工資雇請核酸合格人員在小區(qū)擔任物流配送。這些臨時措施可以緩解一下緊張局勢,但最后的可樂面包桶裝水自由必然是在上海人自身自由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xiàn)。
餓過的人才知粗茶淡飯的滋味。斷過咖啡的上海人想必未來會更加熱愛這一杯的香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