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上映的電影《長津湖》,講述了建國后,發生在抗美援朝期間長津湖戰役中一段志愿軍戰士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故事。對受疫情影響已久的國內電影來說,最大的意外和驚喜是本片票房竟一舉超過了此前深受喜愛的《戰狼2》。盡管那段歷史已經過去了70余年,但這項數據充分說明了民眾心中懷著怎樣的感情。發生在戰場上的故事有很多,不妨再來看一段跨越了生死界限的凄美愛情。
說回電影《長津湖》,或許還有人記得,電影中的毛岸英申請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結果卻遭到了彭德懷老總的反對。原因很簡單,偉大領袖毛主席,就只有毛岸英和毛岸青這兩個兒子。他們命運多舛,過得還不如一般老百姓安穩。在毛主席為了革命事業奔波于全國各地時,失去母親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海過著非人的生活,兩人經常食不果腹,四處打工養活自己,弟弟毛岸青為此還招致特務毆打,留下了嚴重的腦部舊疾,歷經千辛萬苦在蘇聯留學回國,作為毛主席唯一健康的兒子,任誰都不忍心要求毛岸英上戰場。
此外還有一個格外重要的原因。彼時的毛岸英,剛與妻子劉思齊新婚一年。曾有資料記載,毛岸英說自己對劉思齊屬于一見鐘情,而同樣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考驗的革命后代劉思齊,也早已對毛岸英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當兩人再度重逢時,美好的感情一觸即發。
年輕人的愛情,火熱到要結婚時,劉思齊尚不足18歲……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新中國成立后本該享受一段時間和平且幸福的生活。可身為領袖的兒子,毛岸英眼見戰火威脅到我國邊境,怎么會貪圖個人享受不挺身而出?并非個人英雄主義作祟,而是從小感同身受經歷著無數先輩為革命事業奮斗的精神,自然把保家衛國當成了自己肩頭的責任。
劉思齊還記得,那是1950年10月,自己正因為闌尾炎住院,突然就等來了丈夫毛岸英。當時毛岸英只是安慰她,自己要出差,不方便寫信,并叮囑妻子要去探望父親,照顧弟弟……何曾想寥寥數語囑托竟成永別。遠赴朝鮮戰場34天,由于搶救珍貴的戰斗情報,毛岸英不幸被炮彈擊中,將一縷英魂永遠留在了朝鮮戰場。
根據記錄,由于被轟炸后的現場過于慘烈,就連確認毛岸英的遺體都是靠著一塊手表完成的。毛主席得知消息后,面上未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抽了不少煙,身為人父,哪有不心疼兒子的道理,可為了國家和人民,想到和毛岸英一樣幾十萬老百姓的兒子正在戰場,他只能強忍住這種巨大的悲痛,繼續工作。
由于當時的劉思齊還在讀書,所有人便善意地向她隱瞞了這個消息,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思齊在報紙上發現了一張毛岸英的照片,這才明白丈夫是當了志愿軍去朝鮮打仗去了。等到戰爭結束,劉思齊始終沒有見到毛岸英的身影,她才意識到自己深愛的丈夫早已犧牲……
雖然只有一年的婚姻生活,但劉思齊和毛岸英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她也為此遭受了沉重打擊。逝者已矣,活下來的人還得懷著心痛繼續生活,毛主席非常關心劉思齊的生活,為了讓她盡快振作,還安排她去蘇聯學習了一段時間。
或許是為了緬懷丈夫,回國后的劉思齊和毛岸英一樣,從事的都是翻譯工作,長達10年的時間,她始終簡單生活,日復一日思念著早逝的毛岸英。直到毛主席寫信勸說,并以女兒稱呼劉思齊,甚至還親自考察了一位空軍學院教員,劉思齊這才同意考慮再婚。
1962年,劉思齊與空軍教員楊茂之在北京舉行了簡單的儀式。一直深深牽掛著這個特殊女兒的毛主席,也專程派人送來賀金,讓新婚夫妻感動不已。為了紀念毛岸英,劉思齊生下第一個兒子后便取名為“楊小英”,借此寄予一生的思念。
一段生死兩隔的忠貞愛情,因戰火不得不將所有深情融入了時間長河中。據報道,劉思齊牢記毛主席的囑托,曾先后七次到朝鮮掃墓。不僅僅為了探望離家多年的毛岸英,更為了當年保衛邊境犧牲一國的戰士們。他們的犧牲,換來了如今逐步走向富強的國家,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我們都不該遺忘革命先烈們付出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