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如今的房價表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房價太高了,為什么房價能在短短20年之間上漲兩倍甚至五倍之多?其實和1998年房改有關系,從1998年開始,老百姓的居住問題得到了很大的解決,那時候人們的平均居住面積不到十個平方,2019年人均住房40平方米,但是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房地產逐漸被賦予了金融屬性。
除了婚房或者子女上學的原因,一些人不得不買房,有的投資者并不是因為不得已的原因而買房,而是看到房價的利潤空間加入到買房投資的隊列之中,有數據顯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現在不僅是熱門城市,連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都已經脫離了普通老百姓的購買力。房價的上漲讓一些人的價值觀發生扭曲,只要房子多,似乎就代表資產豐厚,炒房火熱的時候,溫州太太團們一次就出手買下一層樓甚至一棟樓,房子的多寡儼然成為了人們身份的象征。
在房價暴漲的年代,人們都知道早點買房就能省錢,轉手一賣掙下幾十萬都不在話下,而且幾乎是只賺不賠的生意,房價暴漲似乎屬于正常現象,有房一族看到房價上漲更是歡欣鼓舞,因為自己的資產上漲了,但是為了防止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各地發布的各種調控政策,比如通過限購、限貸、限售等方式限制房地產的交易時間,增加購房者的持有成本,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因為在樓市并沒有成熟的房產稅機制,在國外不少國家不僅有完善的保障房制度,還有高昂的房產稅,這導致許多人不敢炒房。
直到20121年下半年,全國樓市的表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房價由漲轉跌。超過90%以上的城市二手房價格出現環比下跌。燕郊部分樓盤,甚至房價直接腰斬,網上甚至出現免費送房的現象,只要買房人接下來繼續還房貸就行。對一些城市來說,房價出現了暴跌,但是我們發現,房價暴跌之后,并不是買房人越來越多,而是購房者越來越觀望,似乎開發商的優惠還沒有到底,再等半年,房價還會繼續下跌。
政策端來看,呈現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不少城市發布了限跌令,至今依然有效,比如,昆明房地產協會要求開發商不得惡意降價,一經查實,將會被限制網簽。岳陽,沈陽等城市要求,開發商降價幅度不得超過15%。第二個特點是,許多城市發布了支持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措施,比如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對多子女家庭和外地人才放開限購, 以二線城市成都為例,2022年5月31日,成都樓市新政明確,二手房免征增值稅的年限由五年降到兩年,城區購房的社保年限由24個月降到12個月,公積金貸款額度由70萬提高80萬。
種種措施都表明,相關部門正在救市,在諸多利好措施影響下,房價很有可能止跌回漲,可見有關部門也不希望房價大幅下跌,許多人心中就有疑問,為什么房價暴漲是正常現象,沒有人去制止,房價暴跌,卻立刻阻止呢?
要知道,現在的高房價真是讓人愛恨難分,大部分人都擁有房子,但是真正希望房價下跌的只是極少數人,雖然我們心里都知道,有些剛需希望房價下跌,但是現實是,已經沒有真正的純粹的剛需了,據央行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戶均擁有率超過90%,大部分人并不缺房子。
但是,改善需求和置換需求依然存在,高漲的房價會讓一些早年有房的家庭換不起房子,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當然希望房價下跌,買房更容易,但是我們發現,幾乎我們聽到房價大的新聞,降價幅度只有百分之幾個點,和房價上漲速度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房價真正跌的也不是沒有,但是通常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噱頭,比如工抵房或者法拍房等方式,讓利消費者,如果開發商明目張膽大幅度降價,可能會出現前期購房者打砸售樓部的現象。為什么房價不能暴跌呢?專家一語道破。
央媒經濟日報的專家亢舒曾發過一篇文章《限跌令能否防止房價過快下跌》,其中就提到了房價不能過快下跌的原因,在這篇文章中提到,雖然房價過快上漲會帶來金融風險,但也應該注意到,一些城市出現房價過快下跌,同樣會給樓市帶來很大風險,比如前期購房者要求退款,炒房客違約影響金融穩定,眾多樓盤接連降價造成互相踩踏,文章中還提出,防止過快下跌,也將成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方向之一。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一些城市房價大幅下降,與庫存高企市場低迷有關。從以下幾方面看,房價過快下跌確實會給樓市帶來風險。
第一,房價暴跌會讓老百姓的資產縮水,據央行數據統計,有41%以上的居民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房價暴跌,對于這些家庭來說,不是好消息,有的人負擔著高昂的房貸,100萬的商貸為例,如果房價突然暴跌到60萬,可能會出現前期購房者拋售房產甚至斷供的現象出現,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家的房子越來越跌價。
第二,金融行業將受到影響。金融行業中,有30%到40%左右的貸款和房地產有關,除了購房者會以住房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按揭,開發商會以在建工程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開發貸,還有的生意人也會以自己的住宅作為抵押申請經營貸,如果房價暴跌,意味著抵押物價值大幅度下降,當資不抵債時,又有多少人愿意繼續還貸款呢?銀行手里會有大筆的壞賬,到時候銀行收不回貸款,會不會影響大家的存款的安全?
第三,房地產依舊是支柱產業。在2021年底,統計局局長就明確提出,房地產依然是支柱產業。雖然房子是用來住的,但是房地產業與經濟的聯系千絲萬縷,比較直觀的就是土地財政,土地買賣會有一定的收益,支撐相關部門的稅收以及公務員的工資。房地產的發展還會帶動許多行業的就業,比如房價上漲后,土地市場開發商的拿地積極性越高,建筑行業的工人也有動力,買房的人越多,裝修的人、買家電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房價大幅下跌,這些行業都會受到牽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