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商也沒想到,會經歷如此戲劇性的一幕。1年前,全球供應鏈受挫,讓美國超市貨架空空,沃爾瑪、Costco和塔吉特等零售商,更是選擇自行租船來保證運輸。1年后,這些零售商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并以此付出高昂的進貨成本。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沃爾瑪商店和配送中心的商品比去年同期多出30%以上,科爾士百貨公司的庫存增加40%,百思買的商品比去年同期多9%。著名零售巨頭梅西百貨,更是在內部電話會議上表示,其庫存比2021年同期增長17%。
庫存積壓,往往需要大規模降價吸引消費者。美國連鎖零售巨頭塔吉特已經宣布,公司決定通過取消訂單、打折促銷等方式處理掉一批商品。百貨商場Target,也開始迫不及待地甩賣那些積壓的商品,尤其是昂貴且笨重的家具以及家用電器。
其實不只美國,中國也在經歷相似一幕,那就是刺激消費。只不過,美國零售商庫存積壓是因為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居民消費不斷收縮;而中國物價依然穩定,但因為疫情反復,人們把錢捏得更緊了。
為了刺激消費,國內各地區各行業都很努力。比如成都刺激消費的力度就非常大,拿出4億消費券在線上、線下同時刺激消費。其中,線下發放2.4億消費券,線上則有1.6億數幣消費券,覆蓋零售、餐飲、文化、旅游等偏困難行業。
而且線上消費券發放的渠道,也極為巧妙。通過京東、唯品會、美團三個電商平臺分為3波次進行發放,共計約141萬份。這三個平臺分別對應便捷、好貨好價和本地生活,能夠滿足消費者更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就拿擅長好貨好價的唯品會來說,平臺最近舉辦年中大促活動,30000多限量爆款單品、超5000家品牌商家派券,覆蓋服裝、鞋包、美妝、生活超市等各大品類。東西還是那些東西,但特賣價格要便宜得多,更容易撬開消費者心扉,引起消費反彈。
同樣是刺激消費,但中美區別很大。美國各大零售巨頭,把盈利放在首位,只會適當讓利消費者,不可能虧本甩賣。中國是各地方掏錢搞補貼,互聯網電商鼎力相助,各行各業更齊心。各個城市都在行動,一場觸底的消費反彈即將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