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盛夏我立志絕對躺平。
這時北京持久地被一股水汽狠狠包裹控制住,人在其中呼吸不暢、渾身黏膩、滿面油光。因此我采用幾近于靜止的龜式養生法,與世界的全部聯系都仰仗于伸出空調房的那條手臂。這期間,我看書刷劇、享受與養生觀點背道而馳的冰鎮食物、把網絡菜譜貼到櫥柜上一一踐行、并且免不了睡前的一頓激情下單。
今天精選推薦。
一。空調房里看劇
朋友Nancy前些日子給我轉來著名可愛老頭兒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為好姐妹Fran Lebowitz拍攝的 嘮嗑紀錄片。 轉發附言:我在看“假裝我們在城市”誒,我覺得你簡直就是弗蘭門頭溝分蘭。
你知道一個人在被別人說像某個其他人時的第一反應,就是要馬上點進去驗證。如果指的是長相,高頻心理活動:真的嗎?我就長這樣?但如果說的是思想深度、才華、生活哲學什么的,你就會心里沾沾自喜外加特別認可她的朋友身份,并與此同時懷疑自己是否被抬咖抬得太厲害,這些情緒都可以完美共存的。
《假裝我們在城市》是老馬和弗蘭兩位摯友以城市紐約為吐槽對象來傾訴衷腸的七集短劇,你把它當成fran的脫口秀也完全沒問題,畢竟老馬全程只貢獻快笑背過去的“哈哈哈哈”背景音。他真的可愛,試問誰不想擁有一個在你講俏皮話時如此捧場、笑得好大聲的朋友呢?
這七集fran以交通、文化、體育、圖書館等方面為議題,全盤托出了自己對藝術、黃金年代、公共交通、閱讀、養生、#MeToo的觀察和態度,但你從這些十分私人的、紐約式的抱怨和牢騷中,又會嗅到城市的獨特氣質和它對人的影響。就像我們都會大罵自己所在的城市交通不行、食物難吃、吵,但如果要你去跟其他人交換,那想都不會想的。
它再討厭,也是我們愛的城市的氣味和聲音罷了。
我喜歡fran在片中的表達:利落干脆、瀟灑、保持棱角、有觀點,并且持續說真話。說真話很難嗎?我感覺是的:一方面速食時代讓人沒有觀點,無真話可說;另一方面,在說真話無限等于“懟”、只要發表觀點就是“杠”的今天,誰還會說真心話給不相干的人聽呢?
所以我并不認為那些指責她有“知識分子式的傲慢”的評論是客觀的,那只不過是一種刻板印象,給敢于表達觀點、而且是足夠開闊別人思想觀點的人扣上一頂帽子,來掩蓋自己在某種程度上的被冒犯。知識分子一定要與傲慢捆綁出現才zz正確嗎?我看這個世界又粗魯又傲慢的人多了去了。
自己在時代廣場大屏幕上看自己的轉場
最后這劇的配樂、剪輯和轉場都特別出色,你邊吃冰鎮水果邊看,心曠神怡的。雖然我私下沒再跟Nancy進一步交流,但斗膽猜想,她將我比fra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面對朋友時真的很敢針砭時弊、痛斥不雅之外,應該是平日里那些中性帥氣、由黑白灰藍棕組成的ootd吧。
所以, 本片Fran Lebowitz的穿衣風格也可以是一大看點。 特別是那些閃回到年輕時代的、被彈幕集體震驚為“跟王爾德一模一樣”并且從沒變過的發型、肢體語言和帥氣高貴的知識分子氣質。
唯一想托人給fran帶句話:看你從年輕到老,但凡坐著就要翹起的豪放二郎腿,我就控制不住地想喊出我們群內的口號—— 翹腿傷脊柱,十萬治不好!
不想看辛辣吐槽的話,再推薦一部輕松治愈、幸福感爆棚的英國真人秀紀錄片 《面粉的力量》 ,天啊,我好愛這部!
這部系列迷你劇的內容簡單有趣:就是在蘇格蘭的很多企業中有一股做甜品去義賣的風潮,所以導演會每集聚焦在某個辦公室(比如律師、發廊員工、獸醫等等),一群普通職業的業余選手通過做烘焙搞競賽,來一方面宣傳了本地實業、另一方面為自己企業所支持的慈善項目募捐。
從立意上來看展現了很好的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和回饋,但被網友所推崇的,是這部片子特別真實:沒有任何高端炫技的拍攝方式,也不會在某個橋段突然將職場美化成一個溫馨港灣、給你溫情讓你哭之類的;就是 小人物做主角,去呈現一場烘焙比賽中讓觀眾捧腹的真實狀態,氛圍好得不行。
貫穿其中的英式吐槽、腹黑行為、“真的想要贏”的心理,還有英國人一貫的“不自嘲就說不了話”的全民自黑精神,實在太歡樂治愈,所以勝負變得一點兒都不重要。反倒是 選手們的性格和心理活動、他們的生活哲學、不同城市的風景、有趣的職場社交,甚至廚房裝潢和烘焙工具的選擇,變成了引人入勝外加捧腹的看點和笑點。
如果你不想在看劇時還繃緊神經、就想要很多治愈和歡樂、喜歡烘焙,看它絕對會有超過預期的驚喜。而且一集才20分鐘,一天就可以追完!
二。本人烘焙作品選送
看劇后遺癥:在一個月內急速消耗低筋面粉、雞蛋、黃油、奶油奶酪和糖,樣樣下狠手,款款致死量。上周朋友來家里聚會時放棄了體重管理、一連吃了兩塊我做的巴斯克芝士蛋糕后當場發出天籟之音:比外面賣的好吃太多!另一個:什么時候賣司康?我買爆!
順路給姨媽送過去幾塊愛心司康,她吃了以后鄭重打字給我:你做的點心太好吃了,我不餓,但我吃了一個!太棒了!
這就是我家一貫對食物的態度:我不餓,但我吃了一個。
面對各路贊美本人顯然飄了,真把自己當烘焙天才了,甚至連夜安排了廚師機,接下來準備捋起袖子、全身心投入到揉面工作中去,做貝果、堿水面包、法棍、蒜蓉奶酪面包……Our Bakery和山姆,抱歉咯,你們再也別想賺到我的錢!
本人優秀烘焙作品選送, 需要做法的請留言,評論區呈現。
第一次做muffin
第一次做司康
第一次做日式輕乳酪蛋糕
第一次做巴斯克芝士蛋糕
三。深夜下單成果
五月份我跟教練倆人眾志成城憋著一把子勁,恨不得以血書寫下訓練目標:七月出腹肌。到了六月初,我洗澡時對著鏡子反復觀察進展、覺得這次可能真能成時,就開始為有了腹肌以后穿什么夜不能寐的。畢竟人生第一次,經驗不太豐厚,那種想讓別人趕緊看著的窮人乍富式的心情是略顯猴兒急了些,嘿嘿。
捧著手機把常買的店轉了一圈,最后還是爬上了 Fabrique 的小程序拎出了這套方方面面都滿足我淺薄虛榮心的清爽果綠色條紋襯衫短褲套裝。
幾個月前我分享過一些從Fabrique購入、組成我春季衣櫥的基本款服裝們 ,當時 收到了非常多有關這個平臺很正面的使用經驗的反饋,主要圍繞在實用、貼心和價格感人這些關鍵字上 :
比如衣服 尺碼劃分細致豐富,甚至多了適合小個子女生的P碼 ,輸入身高體重就會自動匹配到最適合的尺碼上。基本上省去了我們在買衣服過程中因為對尺碼不確定而不得不去跟客服對上幾個回合話的時間,算是對社恐人士極為友好;
再來就是順豐 發貨速度奇快 ,在北京的話差不多今天下單,明天就能收到,不需要等;
三是我當時大力推薦的理由,因為所有在售款式都是世界級設計師和Fabrique合作的限量款,所以千把塊的定價就顯得太過實實在在物超所值。畢竟,現在衣服的價格大家都心里有數,但在設計、用料、原創性和剪裁上都能兼顧到的算是鳳毛麟角了。
我這幾個月在Fabrique的購物頻率確實頗高,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干凈”的平臺。說干凈,指的是它在所有販賣時裝或者買手店平臺當中最純粹:我知道自己打開它就是為了看衣服,而不是從雜燴般的分類和海量的產品中想辦法撞上自己心儀的那件。這樣糟糕的購物體驗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捧著手機刷了一個晚上最后煩得一件沒買,賠上了時間不說,還累的眼睛和腦殼一塊兒疼。
Fabrique可以被幾個詞極簡概括:服裝、設計師合作限量款、每周四上新。所以我的購物方式,是第一次熟悉瀏覽了全部現有款式后,每周四專門看又上了哪些新款就好,這樣購物體驗會變得高效流暢。
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在Fabrique買了五六件衣服,因為瀏覽效率高、尺碼指示清晰等等方方面面的配合到位,平均每次從打開小程序到下單也就是十來分鐘的樣子,拿到手無一退貨,今天也跟大家分享。
上面提到的這套純棉果綠色條紋套裝是畢業于帕森斯設計學院的美國設計師Matthew Adams Dolan為Fabrique創作的限量款。他的履歷,我估計最有大眾認知度的是一直在Rihanna的團隊擔任首席設計顧問這部分。所以其實這套整體上就是那種輕松舒適、偏城市休閑的風格,如果你搭配草帽和平底編織鞋,無論去海邊度假還是到市中心跟朋友吃早午餐,都會既清爽又養眼的。
哪怕我在深更半夜下單時也沒有被“即將到來”的腹肌沖昏了頭,而是對它的實穿度和穿著場景展開了足夠理智的審視和算計:炫腹肌是其一。我 在家穿可以脫掉襯衫、就短褲+內搭 ,光著脊梁涼快; 出門扣好扣子又可以當做防曬服,并且承擔起在夏日地鐵里的御寒職責 ,利用率超高了。而且這個領子設計得漂亮,你換一件下裝穿進辦公室也毫不違和。
買這套還有一個助力因素就是 100%棉材質 。你知道的,悶熱的夏季對天然材質構成極大挑戰:絲綢難伺候、亞麻舒適卻極易起褶皺、“羊毛也可以在夏天穿著”的觀點顯然還未被更大的主流人群接受,所以獨獨剩下一個棉。
關于棉布的歷史我相信每個人都略知一二, 從十八世紀末開始,這種天然材質就成為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服裝面料。 我相信,甚至早在工業革命之前, 英國的紡織品和棉制品已經成為當地很多城鎮的經濟支柱、出口到全世界去了, 棉也就此幾乎化身為古典世界中絲綢的絕佳平替。
夏天穿棉透氣吸汗, 最重要的是對于你隔一天、甚至每天都要脫下來投一把水的日常穿著來說,棉制品在洗滌上的限制最小,沒那么金貴 。我媽常說:夏天穿不易打理的面料那純粹是給自己找罪受,這個出汗量,天天要揉一把的,選好打理又舒適的衣服才是王道。
這媽媽們經年累月的生活智慧,你得聽。
有了條紋我們再來說 格紋。 開頭兒Nancy覺得我是弗蘭門頭溝分蘭后,我就厚著臉皮把這張照片發給她,得到了以三個感嘆號組成的強烈回應。所以我大言不慚講一句,她類比中的重點,似乎應當是某種高雅淡泊、“看起來”不物欲的知識分子氣質吧。
格紋在全世界流行起來蘇格蘭居功至偉。還記得去年我寫過的莊園格紋羊絨圍巾的起源和文化科普嗎?在蘇格蘭,氏族曾是格子呢花紋誕生之初最重要的意義。借由維多利亞女王的推廣之手,將這片貧瘠窮苦的蠻夷地區發展成為格紋日后變身為“時尚元素”的星星之火之地。
蘇格蘭紡織業標志性的領軍人物Edward Harrison不是說過那句著名名言嗎:從巴黎到加州,時尚轉瞬即逝,但線條粗獷、永恒的蘇格蘭格紋,從來都是全世界設計師們的最愛。蘇格蘭是時尚的避難所。
今天,我們看到從美洲、歐洲再到亞洲,從部落到城市,全世界消費者不分性別和年齡,對格紋都抱有整齊劃一的愛: 你想要時髦個性時可以穿格紋;想要那種新浪潮電影中文藝女神的裝扮時,選格紋;甚至你希望自己看起來與時尚無關,還可以穿格紋。 只不過現在的格紋設計不需要像維多利亞女王年代時的那樣,將格紋/粗花呢與莊園和家族嚴格綁定,而是成為一個隨和的、人人可以上身的時尚元素。
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時裝學院的 韓國設計師Seo JunHyuk為Fabrique設計的這款駝色連衣裙 就是一個好例證:他把格紋簡化到只有同色調深淺雙色,onepiece你套上就能出門不說,還對人風格沒啥要求,包容度百分之百。
下單時我心里是想著退貨的,覺得穿上一定有那種上了年紀的女的裝嫩的視覺觀感,真沒想到上身后驚覺: 只要你身材允許這其實是一件可以穿到七老八十的裙子。 不信你看,上面戴帽子那張就好像去英國鄉下旅行、手握Lonely Planet的城里人;下面摘了帽子、駝背含胸又不穿bra的我,活生生一個從不在意旁人目光、在大學圖書館工作的女權主義者不是?
其實 設計師還為這件搭配了同系列短西裝外套, 應該是為了迎合這兩年短外套的潮流。在如此季節,我肯定是傾向于不穿,一是悶二是過于正式。但我又想象了一下,如果是年輕有活力的姑娘,穿上就會非常韓式又帶有復古的風格。
不像我,只會讓人想到王姬老師。
既然 說女權,我就再推薦一個完全為女性、特別是單身女性日常穿著考慮的輕禮服。 我很久沒穿過相對而言正式的衣服了,但這件我要大力贊美:曾經獲得《天橋驕子》新西蘭版冠軍的 設計師Benjamin Alexander設計了一條沒有任何拉鏈、暗扣的不對稱單肩小黑裙, 解決了很多類似款禮服在沒人幫忙的情況下單身女性根本無法穿戴的難題。你套上就可以直接出門,并時刻保持優雅。 禮服的歷史也很長,在本篇我先按住不表, 但有一個事實恐怕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女性與禮服同時出現的場合,我們都免不了在身體上經受折磨, 無論是束身衣還是裙撐,都 曾經以犧牲女性在公共場所行動的便利和自由度來換取美麗的。 這些歷史本身也成為過去一百年內很多偉大設計師在開始她們的品牌和創作時,想要去抗爭的東西:就是讓女性可以在衣物中舒展、自由的活動,而不是被困住。
我之所以推崇Benjamin這件小黑裙禮服,不單是它有女權主義意識在其中, 更因為它的版型和剪裁很出色, 在沒有拉鏈或者暗扣去協助收攏的基礎上,還能非常好的修飾身材并讓人身在其中覺得舒適無限制,實在展現功力。
在材質上,他選了進口的黑色醋酸面料,對真絲的模仿力極強,卻有真絲不具備的好打理、對洗滌方式比較寬容的特質,買回家會得到媽媽的稱贊!
如果你是職場女性, 外面隨便加個亞麻西裝或者薄羊毛開衫就可以穿去辦公室; 下班后無論是跟朋友聚餐、出席商業晚宴或者去約會,直接脫掉外套就波光粼粼的非常驚艷了。哪怕從早穿到晚,也絕不會身在其中感到被束縛,這是我上身三個整天之后的經驗之談。
上班搬磚已經夠苦了,別再把自己放進那些宛如刑具一般的衣服鞋子里了好嗎。 傾情推薦給每位需要一條優雅舒適又好打理的小黑裙的姐妹!
如果你覺得這條有點衣不蔽體(?)太暴露了,那么我翻遍了所有之后還喜歡另外一條的設計。
意大利設計師Marianna Cimini曾經在Maxmara擔任資深設計師, 這樣你就對她的設計就有了更形象的參照標桿吧?前兩天我跟一個堪比時裝品牌黃頁的朋友聊起這個設計師,她還感慨:最近倒是不知道Marianna有什么新動向了,記得才開始街拍那兩年常常在秀場外看到她,個人品位特別好。
黑色大波浪頭、五官深邃帶有某種民族血統,喜歡穿很搶眼顏色的衣服但搭配功力一流。我倆嘖嘖:沒辦法,太陽照得多的地方,對色彩的感覺都好。
但這樣的她,設計出來的小黑裙卻完全不是奔著熱情奔放去的,而是可愛中糅合進去一點點性感。僅僅是胸部的白色壓褶花邊一個細節,就功效無限:一方面為黑色吊帶裙洗掉“穿起來像睡裙”的常見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恰到好處地遮蓋了副乳、修飾了有可能會令穿著者不夠自信的身材細節。
這是同為女性設計師才能切實感知的貼心,同理可證那條由膝上開始、若隱若現的開衩,除了在視覺上打破下半身黑成一坨的沉重憋悶感,也literally打破穿著者憋悶封閉的下半身空間,讓空氣更好地流通和循環,是女的就知道其中的利弊。
所以這兩條裙子我各備下一條, 因為 它們都難能可貴的將長度放在了小腿肚的位置, 在一些講究傳統禮儀的場合,也絕不會失了分寸。
最后,我永遠推薦牛仔!今年買了完全不同于衣柜里現有款式的大膽設計:
挪威設計師Andreas Melbostad 履歷漂亮,先后在Nina Ricci、Calvin Klein、Saint Laurent和Diesel擔任設計師、甚至全球創意總監,可見設計經驗之豐厚。
這條牛仔裙我一眼相中,它手感非常柔軟,但那些細節設計:金屬紐扣、不對稱的長拉鏈、同材質寬腰帶、可以立起或翻下來的胸部設計……可都不是吃素的, 齊心協力營造出一股微微帶有工業風格美式復古氣質。
我 特別喜歡走起來時它的形態,整個裙擺線條流暢地隨著步伐蕩來蕩去 ,你很少在牛仔裙上體驗到這種類似重磅真絲的垂墜感和重量。那天我穿去首鋼園跟朋友喝咖啡,見面就被揪著問鏈接; 如果你像模特這樣,再搭配大檐帽、靴子和叮兒啷當的首飾一把,那么去音樂節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你覺得它太過暴露無法駕馭,那么意大利設計師——Diesel創始人之一、緊身牛仔褲的發明者——Adriano Goldschmied設計的直筒開衩牛仔半裙幾乎適合人人穿著。
你第一眼看它覺得普通,但我上身后意識到這件的剪裁對于腰部和臀部的包裹和視覺上的收窄實在是厲害。拆包裹時我頭一個試穿了它,其實整體來看是有點大的,但我媽坐在沙發上不請自來地進入點評環節:這件好!又青春又顯瘦。
所以我就簡單搭了 烏克蘭設計師Anna Octobor設計的方領針織短衫 ,這件衫我老早就把黑白兩色各入一件, 主要是圖領口形狀: 作為肩寬超過42cm的選手,方領反倒能顯得我肩膀又平又寬,還順便將鎖骨的優勢凸顯出來了。 如果天氣再熱點,你把包住肩膀的部分再往下扒拉扒拉,其實就轉化成了露肩設計。
但 我推薦只扒拉一側,不對稱的小露香肩更有小心思, 也看起來更活潑不死板。
好啦,把我這一個月睡前斷斷續續下單的幾件算是做了一個小匯總,希望帶給你好的啟發。跟春季衣櫥那期一樣,我放上Fabrique小程序入口在下面,如果大家打算購物,可以備注“表姐”,結賬時自動減免50元并贈送一個牛仔拼色手機包。但這次,Fabrique還提供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加送,就是前15個訂單,加送我頭上的拼色牛仔漁夫帽。
關于加贈這塊兒是有故事的:我跟她們的工作人員一起捋了捋可供選擇的產品,本來已經定好了手機包,但我又死活覺得漁夫帽更實用,她們一查,只有十五頂了。考慮到每次下單的人數極為龐大,所以干脆:前15個訂單再手機包的基礎上,再加送漁夫帽,Fabrique有史以來第一回了。(訂單確認后統一發出)
記得之前寫Fabrique時,有朋友轉來鏈接:每次都發誓不買了不買了,但看你寫完就忍不住要下單。你會覺得女人買買買只跟物欲相關嗎?會覺得知識分子們就天然地站在這些東西的對立面、眼睛里只看得到陽春白雪嗎?這些一樣是某種存世已久的刻板印象,寫稿時我突然想到fran在《假裝我們在城市》的某一集中說:I hate momey, but l ove things!!
好可愛的老太太啊! 關于享受,無論是新衣服還是口腹之欲,就用這位猶太知識分子的話來回復全世界吧:
那么就祝你我在這個炎熱難耐的夏天都有甘之若飴的可享受之物!并且不必感到羞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