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2001年,央視《半邊天》節目組,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
信件的內容,是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自述。
卻震驚了整個節目組。
節目策劃王峻,更是激動地拿著信,逢人就讀。
他們很快找到了信件的主人。
并為她策劃了一期專題節目——《我叫劉小樣》。
一經播出,就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在那個還沒有互聯網,信息也并不十分通暢的年代。
她的故事,卻在所有人心里,掀起一場風暴。
而前段時間,我無意中發現,當年的采訪,又被大家找了出來。
評論區里,仍有無數人在表達著自己的震撼。
這個農村婦女,究竟有何種魅力?
為何21年過去了,仍能帶給一代又一代的人,無數思考與感動?
看完她的故事,我想我們都會找到答案。
2
劉小樣出生在關中平原上一個普通農戶的家里。
人生前半段,她和村里其他女孩子一樣,命運和我們料想的沒有什么不同。
家里人覺得,女孩子,能識字就行,不用讀太多書。
她上到初二便輟了學。
23歲那年,經媒婆介紹,劉小樣嫁給了隔壁村的青年王樹生。
一個農婦的日子,似乎沒什么值得好奇的。
做飯、洗衣、種地……
抬頭,是沒完沒了的家務。
低頭,是塵土滿面的土地。
但日子越是這么過下去,劉小樣就越是無助與焦躁。
她說:“這里夏有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的麥浪,秋有青紗帳一般的玉米地……可是我就是不喜歡,因為它太平了?!?/p>
平的不僅是是這片一望無際的土地,還是自己一灘死水的生活。
日子是從她決定給電視臺寫信那天開始有了波瀾的。
在電視上,她看到了當時播的正火的《半邊天》。
這是一個以傾聽女性表達為宗旨的欄目。
心里裝著一兜子話無處傾訴的劉小樣,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鼓起勇氣,踩著自行車奔波了十里地,寄出了自己的第一封信。
她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因此被完全改寫。
節目組開始注意到劉小樣,是她信里的一段話:
她寫:在農村,有錢可以蓋房,但不可以買書;可以打牌閑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際,不可以太張揚,不可以太個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壞。
她寫:“這里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要打破它就會感到無助、無望、孤獨,不需要別人阻止你,你會自覺自愿地去遵守這些規矩?!?/p>
敏銳而細膩的文字,讓人怎么也無法相信這是出自一個沒怎么讀過書的農婦之手。
他們更沒有想到,在那個傳統而封閉的關中平原上,會壓抑著一個如此有思想,還期待著覺醒的靈魂。
主持人張越當機立斷,他們要采訪這個女人。
而這,也是觀眾在國家電視臺的平臺上,第一次聽到普通農村婦女的聲音。
3
劉小樣一開始并不愿意接受采訪。
她覺得太拋頭露面。
她只是想找個地方傾訴,被采訪,上電視什么的,她從來沒有想過。
也不敢想。
在村里,一個女人,不好好過日子,天天給遠方的陌生人寫信打電話,還把對方帶來了家里采訪,是特別壞的行為。
但或許是無法抑制自己心里說不出來的那份沖動,隨著寄出的信越來越多。
劉小樣還是接受了采訪。
張越始終記得見到劉小樣時她的樣子。
北方的寒冬中,空寂寡淡的平原上,劉小樣穿了一身鮮艷的紅。
她說:農村里四處都是土色,她希望穿得鮮艷一點,好似一種寄托。
提醒自己,即便在這樣平靜的生活里,也應該活得精彩一點。
她和張越說,不會有人來問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結婚之前,她屬于娘家。
結婚之后,她屬于婆家。
自己的東西很少。
女孩子就是這樣,選擇的余地很小,總是別人來選擇她,她不能去選擇別人。
對于這樣的生活,劉小樣也有一點自己的叛逆。
她愛聽收音機,愛看電視,也愛看書。
她聽新聞,聽路遙的小說。
曾經對她來說模糊不清的遠方,也因此被她一點點撥開了蒙在上面的霧氣。
4
劉小樣居住的村子,離高速公路和鐵路很近。
所有道路都直通西安,往返車費只要9塊錢,但村里很少有人去過。
劉小樣每天聽著火車疾馳而過的聲音,心里萌生出一定要出去看看的熱望。
新婚第一年,她圓夢了。
丈夫帶她去了西安。
她站在古城墻外,望著從未見過的車水馬龍,熱鬧繁華,失聲痛哭。
她不知道,是什么把她和這個世界分隔開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劉小樣只是單純向往大城市罷了。
采訪里,張越也問了她類似的問題。
她說,大城市雖然繁華,但人們也生活在劉小樣想象不到的壓力之下。
劉小樣只是平靜地說:沒有壓力的生活,是沒有追求的。
“對農村女人來說,你做飯別人不會淘汰你,干活別人也不會淘汰你。有了被淘汰的壓力,才會不斷學習新的事物,汲取新的知識?!?/p>
在村子里,她只能守規矩,做個好媳婦。
身體被傳統的世俗禁錮在了四方的院子里,心里卻永遠藏著另一種東西。
她為自己開了一扇窗子,推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卻又不得不收回自己的目光。
這是很痛苦的。
心里的渴望近在咫尺,卻只能望洋興嘆。
但劉小樣覺得,痛苦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她不要失去那些激情,也不要失去那些感動。
人們都說,女人就該帶孩子做家務,思想這個詞對她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但劉小樣不接受。
她要學習更多的知識,看更多的書,不斷地充實自己。
她說,寧愿痛苦,不要麻木。
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很滿足。
張越回北京之前,劉小樣前來送行。
她哭了十幾分鐘,說:你們忽然就來了,忽然就走了,就像一場夢一樣。
她緊緊地抱住張越,像是緊緊地抱住自己的渴望,不舍得撒手。
5
節目播出后,變化接踵而至。
村里的人都驚訝,劉小樣竟然還會說外面的話(普通話)。
雖然丈夫很支持她,也很尊重她。
但她還是覺得自己好像成為了別人眼中那個只會瞎想、不切實際的女人。
市里的領導看了節目后也來慰問,說要給她開一個農家書屋。
她拒絕了。
不僅是不想接受別人的施舍,她更清楚地明白,突圍出去,要靠她自己。
她想要像張越一樣,有一份自己的工作。
于是就和鄰居約定,去對方的地里干活。
即便沒什么收入,但在她心里,這就叫做“上班”。
沒多久,她不再滿足于村子里。
她開始出去找工作。
快40歲的時候,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職場:商場柜臺里的售貨員。
后來,她還做過各種工作。
有賣苦力的工廠工人,也有寄宿小學里的生活老師。
她的足跡,從陜西走到貴州再到江蘇。
那些只能在電視里看到過的遠方,她也有了機會一一用腳步丈量。
6
直到這幾天,那段20年前的影像被人們發現之后,劉小樣的生活,才再次得到了關注。
這么多年過去了,劉小樣怎么樣了?
我們或許可以從記者安小慶的一篇專訪中窺得一二。
2011年,劉小樣結束了自己的冒險,從江蘇回到了陜西。
回到了自己的四人小家。
關于那次的節目,和她這么多年來,內心曾有過的激蕩和燃燒。
成了全家人都心照不宣,不會再去觸碰的秘密。
劉小樣收起了自己的書,不再看王小波和魯迅,但仍舊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家人們知道,她看似回歸了現實,但心中滿是不甘。
心里涌動過的巖漿并沒有熄滅,只是積攢成了更兇猛的火山。
總會有噴發的日子。
2016年,劉小樣和丈夫說,她覺得自己病了。
否則為何過去二十年,她都像一鍋永遠在沸騰的水一樣,無法平靜。
她找到了西安的一家機構,想要給自己治病。
在機構的日子,劉小樣不愿詳談。
在那里,以往的不甘心,化作了對自己的否定。
她的頭腦依舊無法平靜。
沒過多久,因為婆婆去世的契機,劉小樣回了家。
周圍人覺得,這下“病”也看了,她不用再“想入非非”了吧。
或許吧。
但我總覺得,劉小樣骨子里的那份渴望的力量,并沒有隨著“病好了”而結束。
別的人家,門前的空地上,大多種著蔥、辣椒和白菜。
劉小樣家的門口,種了一大片半人高的牡丹,雞冠花,紫茉莉和玫瑰。
院子里,還有一片黃槽竹。
這是少有的,能在北方種活的竹子。
近幾年,竹子長勢很好,劉小樣很高興。
好似一種希望,節節攀升。
希望在,生活就還過得下去,夢就還可以繼續做。
(圖源:安小慶)
20年過去了,劉小樣談起自己的突圍,變得很平靜。
她說,一邊想要出走,一邊又想要兼顧家庭,是她的局限。
安小慶問她,有時候會不會覺得是一個悲劇。
劉小樣搖搖頭。
她覺得,有悲哀的成分在,但用悲壯這個詞來形容更恰當。
因為悲壯,是有美在里面的。
那些走出藩籬的日子,回頭看的時候,還會發著光。
7
在這篇文章成稿的過程中,剛好看到一個讓我唏噓的故事。
湖南,一個丈夫在和妻子辦離婚手續的路上,當街撞死了她,并碾壓了過去。
那個女孩,只有22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也就是說,最晚也是19歲就生了孩子。
還沒有多看看世界,豐富見識的時候,就在一個畜生身上,搭上自己一生。
即便時代巨輪已經匆匆走了20年,現在我們還是有很多劉小樣。
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局,被困在了各自的籠子里。
我無意去講什么婚姻的道理。
也不想去評判劉小樣人生的成功與否。
但我堅定地認可她的想法:不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有思想,要去看世界,要自己給自己選擇。
再親密的人,無論伴侶還是父母,都不是人一輩子的指望。
你自己才是。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固然平靜,但卻也只能有井口的那一方天地。
先要更好的生活,除了自我擴容,多讀書,看世界,沒有別的法子。
丈夫王樹生曾和劉小樣爭論過:人如果超過自己的地域環境和家庭條件,去夠一些現實里沒有的東西,很徒勞,也一定會失敗。
劉小樣卻激動地說:難道我連跳起來夠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多少人,在跳起來之前,并不知道原來自己也能手摘星辰。
先跳,總比一輩子仰望星空要好。
或許在別人眼里,劉小樣是失敗的。
但在我看來,勇敢地走出這一步,她已經比我們大多數都要成功。
這個社會,已經給女人設立的太多的標簽和限制。
但女孩們,請不要被世俗規訓。
你們應該也有能力去更大的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想用多年后的一個后續,給這個故事畫上句號。
2018年,張越到了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進修。
傳媒系的走廊上,一個陌生女孩沖過來,抱住她大哭,
她說:你知道你和劉小樣對我的影響有多大嗎?
女孩出生于河南農村,在家里也不受重視。
本以為命運就那樣了,直到偶然看到了劉小樣那期節目。
她說:劉小樣說的那些,讓我也想走出去。
后來她努力學習,考大學,大學畢業后進外企,又出國留學。
現在她是一名紀錄片導演。
劉小樣的另一種可能,我們看到了。
-END-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平原上的娜拉,人物
尋找劉小樣,以及安放自己,人物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劉小樣,澎湃新聞評論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曉輝說法,加★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