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火箭炮的繼往開來
火箭炮具有在短時間之內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大面積突然大量火力輸出的發射裝置,在戰場上能殲滅、壓制有生力量和敵方武器裝備,自從蘇聯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現代意義上安裝在汽車底盤上的BM-13型喀秋莎火箭炮之后,這類型武器就成為遠程覆蓋的強有力壓制武器,在這其中深得蘇聯真傳,并更上一層樓的新中國更是將其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本期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探索一款具備衛星導航制導,精準飽和打擊的遠程火箭炮-中國191型遠程火箭炮。
中國推陳出新,再創戰神
191型遠程火箭炮也叫做PCH-191型遠程火箭炮,PCH-是炮、車載、火箭的中文拼音首字母縮寫。
早期的命名規則是使用炮、火箭、輪式的首字母,所以有時候早期的介紹中會發現使用PHL-191遠程火箭炮作為介紹。
此門火炮按照配置規格應該是發展于北方工業出口的AR-3型遠程火箭炮,首次展示是在2019年國慶閱兵期間正式亮相,更早的是在2015年1月的官方社交媒體照片公開。因為當時并沒有具體的名稱介紹,所以當時國際上認為它應該是叫做PHL-16式,畢竟跟北方工業出口的AR-3型遠程火箭炮很像,在近期公開的資料中才確定是PCH-191型遠程火箭炮。
PCH-191型遠程火箭炮的整體結構依然還是延續了PHL-03型的方案,由下部的8X8輪式裝甲車輛和上部分的旋轉式發射架以及2個獨立導彈發射模塊戰斗機構組成。
底盤選擇的是基于萬山WS2400 8×8專用輪式越野車輛底盤進行打造,這款底盤產自于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基于前蘇聯MAZ-543 8×8底盤發展而來。
該車早期叫做WS580型,被大量用于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的發射車、03式火箭炮的運載車,可以說是一款非常成熟可靠的導彈和火箭底座。
此款底盤前部為四門全封閉配備空調的駕駛艙和操作艙,都具備防彈裝甲板的保護,駕駛室位于車頭左側。
駕駛艙后部是一個無線電通訊設備和火控系統指揮艙,駕駛艙和火控系統指揮艙內均裝有整體式三防濾毒通風設備。
全車各主要部分功能都是可以進行車內遙控操作,因此內部只需要3名士兵就可以操作整套系統,并且在車內車組成員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穿著防護服就可進行操縱車輛行軍、發射和裝填。
搭配大量先進的信息化操作系統,可以實現地形定位、軌跡定位、發射高程確認自動完成,因此整個發射系統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極高。
底盤長度11.44m、寬3.05m、高度2.97m ,空載底盤重量為19噸,有效載荷為22噸,與白俄羅斯明克斯廠的MZKT/MAZ-543的質參數有許多相似之處,引擎采用的是從德國引進的萬山造道依茨柴油機,變速箱為三檔位液力行星齒輪變速箱。
動力系統最大可以輸出517匹馬力,能讓載荷情況下實現60公里/小時公路速度,車內燃油可以提供650 公里的滿載續航里程,車輛的最小轉彎半徑為15米,最大爬坡度57%,最大涉水深度不低于1.1米。
另外由于制造商公開的資料有限,根據照片和視頻來看,底盤懸掛應該是使用的具有扭轉剛性底盤和扭桿獨立車輪懸掛系統,輪胎具備可調中央輪胎充氣系統等等。
液壓傳動系統驅動每側4個直徑1.5寬0.5米的大型輪胎,再配合全輪驅動和中央輪胎壓力調整系統,整套系統的越野機動能力非常出色。
作為一款軍用導彈發射底座,完全能滿足運輸-豎起-發射的支持。再加上-20至正55攝氏度的運行區間,可全天候運行,幾乎能滿足國內高原到平原、林區到荒漠的大多數環境下使用。
底盤的后座載荷的是一個旋轉式發射架,發射架和導彈發射單元使用的是模塊化設計,這種方案相對于PHL-03型來說會讓裝填效率大大提升。
早期的PHL-03型使用的是12管固定的火箭筒,每次發射完畢之后需要在原地調整位置進行裝填,因此在協同配合、人員配置、靈活程度、裝填效率和裝載彈種上都比PCH-191型遠程火箭炮復雜單一的多,PCH-191型遠程火箭炮的這種使用模塊化的發射單元是非常適合于現代化先進火箭炮理念的方案。
炮座的水平方向射界為正負30度,上面可以安裝兩個獨立的發射箱,發射箱是專門為了火箭的儲存、運輸和發射而設計。
在工廠的時候就已經進行裝料和密封,可以安裝四枚370 毫米火箭彈或者五枚300毫米火箭彈。
因此PCH-191型遠程火箭炮可以一次性安裝8枚370 毫米火箭彈或者10枚300毫米火箭彈,當然這兩個發射箱也是可以混裝的,根據戰斗的任務不同進行不同的彈藥搭配。
這種模塊化裝載的方式相對于裝載固定類型彈藥的PHL-03相比,可發射的彈藥種類更多、裝載更靈活高效,重裝彈效率比PHL-03型需要接近20分鐘的速度來說,簡直是質的飛躍。
PCH-191型遠程火箭炮的彈種選擇非常豐富,300毫米口徑的火箭彈可以選擇BRC3/4兩款型號、BRE2高爆彈型號和BRE3制導型號,其中BRC3可以使用配有600多枚子彈藥的集束戰斗部,射程為70公里。
BRC4則可攜帶400多枚子彈藥的戰斗部,射程為130公里,BRE2高爆彈型號和BRE3制導型號射程均為130公里,BRE2高爆彈型號配備用于摧毀跑道及掩體的延時貫穿混凝土侵徹爆破戰斗部,BRE3制導型號具備慣性制導和GPS制導能力,也被稱為火龍140A。
370毫米口徑的可以選擇BRE6型號,BRE6射程達到220公里,跟BRE3制導型號一樣都使用衛星導航/慣性制導技術,國內自用版本一般配備北斗導航,出口版本會配備GPS微信導航系統。
彈體可以實現可控精確制導,在命中精度上小于50米,彈體配備調整舵,可以在飛行的過程中當作戰術導彈的作用,例如在飛行中借助于彈上計算機和舵機,外加衛星定位等一系列設備的支持實時改變預設彈道,在落地之前修正自己的彈道,在飛行過程中執行蛇形機動躲避敵軍的防空反導系統制造。
因而雖然它叫做火箭炮,卻可以說是一款可以實現短程導彈的功能的殺器,作戰性能幾乎可以超越東風-11A近程彈道導彈。
除了370毫米口徑和300毫米口徑的火箭之外,其實PCH-191型遠程火箭炮還可以在每個箱體上安裝一枚750毫米BRE8制導火箭,BRE8出口版也被叫做火龍480,最大射程可以達到360公里,該彈彈體長7.38米,可安裝480公斤高爆/預制破片彈頭,在戰斗的時候可以通過換箱方式快速換裝發射。
PCH-191的這要火箭彈配置幾乎覆蓋了60到130KM、130到300KM的不同范圍目標,完美填補PHL-03式130公里和火箭軍東風-11戰術彈道導彈射程500之間的火力空白。
并且根據任務需要可以使用挖地、散布等特殊彈頭執行不同的打擊任務,通過及時和密集的火力精確壓制和消滅敵人的據點、區域目標和集中目標,可以瞄準機場等高價值戰略目標、指揮中心、補給基地和防空設施,堪稱是一款隔海作戰的有力殺器。
整個戰斗系統從行進狀態轉入戰斗準備狀態僅需3分鐘,只需要3人便可以完成射擊、再裝填、再射擊的任務,齊射時間38秒,發射完畢再裝填時間少于10分鐘,戰斗班組緊急撤出發射陣地的時間為1分鐘。
因此可以部署火力單位短時間之內輸出大量的火力覆蓋目標,精確制導實現高價值目標打擊,堪稱是一款高效靈活、精確兇狠的新一代遠程火箭炮。
目前,此款火箭炮已經配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在2022年8月進行了實彈演習,并首次完成火力穿島實彈射擊,并在美國神盾艦的眼皮子底下精準命中目標,在未來將會是祖國一統河山和維護邊防安全的強大利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