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冰心為何與林徽因產生沖突?
張愛玲曾說,把我同冰心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
就當時的時代背景而言,冰心“愛的哲學”與“溫暖的敘事”風格與社會現狀存在一定的差異。
冰心和林徽有一些親緣關系,且兩個人的丈夫曾是大學同學,兩個人也曾是朋友,但是,發生了一些人際沖突之后,她們便絕交了。
據說,冰心當時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小說《太太的客廳》,這個太太是姨太太生的,經常舉辦沙龍活動,暗指林徽因,她還有養女叫彬彬,和林徽因現實中的女兒“冰冰”名字音近。小說里面有一個“白露臨風,天然瘦削”的詩人,幾乎也能與徐志摩對上號。
這家報紙的編輯也是林徽因的好友沈從文,小說問世之后,林徽因莫名躺槍,直接射死。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當事人定是有些情緒的,據說林徽因當時人在山西,為此特地從山西給冰心寄回了一壇醋,從此兩個人形同陌路。
金纓曾說: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在現實生活中,朋友之間、親人之間、伴侶之間、工作關系中,總是難免會遇到人際沖突。是硬碰硬,還是以柔以誠以理服人呢?
最近讀到美國知名傳播學者約瑟夫·A.德維托(Joseph A. DeVito)《有效交際:人際關系的奧秘》(以下簡稱《有效交際》)一書,對不同情境中的人際交流有了新的理解。
面對不同的人際沖突,該怎么應對?選擇什么樣的對話風格?什么時候溝通?通過哪種方式表達?傳達的信息是否有效?這些問題都是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
無論是對于工作中的職場人,還是生活中的父母、孩子、戀人,我們都能輕松掌握人際沖突的管理策略。
02輕松掌握人際沖突管理策略
1.有輸有贏策略與雙贏策略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文章《將相和》。說的是戰國時趙國文人藺相如和武將廉頗的故事。
藺相如促使完璧歸趙,被封了上大夫;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之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被封為上卿。老將廉頗自認為勞苦功高,而藺相如不過是憑口舌之快,對他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 “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后,以國家大局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后來廉頗負荊請罪,兩人冰釋前嫌,共同為國效力。
按照游戲化的思維,我們通常認為不是你輸就是我贏,那么結局總是不完美的。
雙贏策略可以將雙方對峙的情況改變為“解決問題”,彼此的需求都得到滿足。
2.回避策略與積極抗爭策略
有一年的“愚人節”,紐約的一家報紙為了愚弄眾人,報道了一則馬克·吐溫去世的消息。
于是,吊唁的人流紛紛向馬克·吐溫家涌來。當人們看到出來的竟是馬克·吐溫本人時,又驚訝又氣憤,紛紛譴責那家報紙對馬克·吐溫的這種大不敬行為。
馬克·吐溫卻沒有發火,而是幽默地說: “報紙報道我死是千真萬確的,不過日期提前了一些。”
作為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表現是用語言將沖突巧妙化解,既回應了不實報道,又展示了不與人計較的胸襟。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故事。
外國記者曾經問周總理,別的國家都叫"公路",為什么你們國家叫"馬路",總理說:“因為我們國家走的是馬克思主義的道路"。
面對他人的無理取鬧或者公開挑釁,回避是無法解決問題的,爭辯亦是有失體面,利用語言的藝術積極與之抗爭是很有必要的,你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場。
3.強迫策略與說服策略
小美正在廚房炒菜,愛人小明在她旁邊一直嘮叨: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出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點。哎喲,鍋歪了!”
小美很不耐煩,隨口說到, “不用你教,我知道怎么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小明說, “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很多時候之所以有沖突,往往是雙方的立場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與其強迫別人認同自己,不如積極主動地去聆聽、同情,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合理表達你對他的支持和理解。
4.傷害面子策略與保全面子策略
公元961年的某一天,趙匡胤上完朝,召集幾位一起打天下的大臣喝酒。
幾杯酒下肚,趙匡胤長嘆一口氣: “若不是你們我當不上皇帝,但當上皇帝后,我經常徹夜難眠。”
眾人一慌,忙問何故。
“身處高位,怕是有人總想著皇帝這個位置。”
眾人一聽,連忙跪倒在地,紛紛絕無二心。
然而,趙匡胤回想起自己黃袍加身的場景,于是道: “一旦把龍袍披在了你們身上,恐怕到時候你們沒有動過當皇帝的念頭,也會身不由己吧?”
眾人無言以對,唯恐遭受殺身之禍,只得主動解除軍權。
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宋太祖為了不傷君臣和氣,三杯兩盞淡酒,接連收回了軍權及藩鎮兵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
責備、突破他人底線,都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傷害面子的策略,這些策略具有極強的破壞性,會嚴重影響人際關系。
書中提醒我們不要傷害他人的面子,畢竟傷害別人的名譽對自己毫無益處,尤其是在面子文化嚴重的環境背景下,多嘗試保全面子策略才是上上之選。
比如說不要譴責對方,盡量少提要求,傳達認可對方自主權的信息等。
5.言語攻擊型策略與爭辯型策略
這天,蘇東坡與佛印一起打坐。坐了很久之后 ,蘇東坡看著佛印身上的黃袈裟說:我看你越來越像一坨屎。佛印依舊心態自若端坐如前,蘇東坡忍不住問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說:我看你越來越像一尊佛。
在江北瓜州任職的時候,蘇軾與江南金山寺的高僧佛印經常一起談禪論道。
有一次,蘇東坡對佛印說: “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
佛印說: “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
可他對佛印說: “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
佛印說: “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佛印說蘇東坡是佛的時候,蘇東坡內心歡喜,卻揶揄佛印,還以為自己贏了一局。
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卻并未繼續爭辯,反而贈予一言。
可見,在人際溝通中實屬道高一尺。
“一個永遠不欣賞別人的人,也就是一個永遠也不被別人欣賞的人。”
只有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言語攻擊。
當然,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
03 結語
我們需要謹記一點:我們所處的對象并非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充滿了情緒化,甚至偏見的人類。人際沖突無可避免,也許我們不能每一次都從容應對,但是,至少每一次應對的方式都有多種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