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雖然還沒有完全過去,但是必然是一個會被記錄在歷史上的一年。什么疫情、什么俄烏戰爭、以及很多莫名其妙的事,當然這些跟我沒有毛的關系。
但是今年確實發生了很多跟我切身相關的事,其中影響大的就是整個行業的寒冬,互聯網行業大裁員。過了年就是京東裁員、阿里裁員、有贊裁員,然后就是騰訊大裁員,直接把裁員風推到了頂,任老一句“把寒氣傳給所有人”,整個行業都涼了,一夜之間,所有的IT公司都開始苦苦掙扎,所有的IT從業者都戰戰兢兢。原本的三年規劃全都沒了,大家都努力做好手頭的工作努力的活下去,因為誰也說不準,明天你所在的細分行業還有沒有了。真的不知道新聞中繁華著錦的景象是怎么來的?
這一年就是在這樣的煎熬中苦苦的熬著,是的,就是這樣熬著,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努力,仿佛置身于濃濃的大霧當中,誰也不知道往前走一步是萬丈懸崖還是光明大道,原本行業中的大佬全都噤聲了,原本錨定未來的布局全都不見了。誰都說不清路在哪里。
今年可是說是光怪陸離的一年,發生了很多非常神奇的事,這讓我非常的不理解。十分可笑的是,自己還在跟人不停的爭論。爭論這些無謂的事情自己又會得到什么呢?讓自己淪落為自己都看不起的境地,牙尖嘴利面目可憎,毫無所得。
在被一個噩夢驚醒的早上,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需要讓自己做些什么,于是定下了做以下三件事:每天跑五公里,讀完《資治通鑒》并寫讀后感,完成一百篇項目管理的文章。
1、每天跑五公里。陶侃在低迷的時候每天早上起來搬磚,鍛煉身體。那天我突然意識到,這么多年我都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上次跑步還是十幾年前上大學的時候。于是給自己定下來每天五公里的目標。
經過了40多天的努力,終于完成了一口氣跑五公里的愿望。
第一階段:剛開始的時候跑跑停停,總算勉強跑滿了五公里,但是堅持了幾天發現這樣不行,可以一口氣跑的距離越來越短,跑幾步就氣喘吁吁,仿佛要死了。這個階段大概堅持了三四天,每天都連滾帶爬、呼哧帶喘的,跑幾步就要走幾步,沒有達到自己跑步的效果,于是改變了策略。
第二階段:給自己設定第一口氣可以跑的距離,從剛開始的一公里到1.5公里、2公里、3公里到4公里。
鑒于第一階段的效果不好,于是改變跑步的策略,即完成準備工作之后,給自己設定一個第一口氣跑步的距離。第一次給自己設定的距離是1公里,跑到一公里,就停下來慢走,然后再跑跑停停,總數跑夠五公里即可。第二天第一口氣跑的距離至少要達到前一天的距離、或者稍微超過這個距離即可,然后繼續跑跑停停,完成跑滿五公里即可。
第三階段:完成一口氣五公里,于在前天完成了一口氣五公里,截至到現在已經連續兩天一口氣跑滿五公里了。
通過每天多跑一點點,在跑步的第21天終于一口氣跑滿五公里,在之后每天堅持一口氣跑滿五公里的距離。
跑步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不是身體承受能力,而是大腦對你的欺騙,不錯就是你的大腦對你的欺騙。在跑步的過程中,挑戰的是小腿肌肉和心肺負荷能力。是你的大腦讓你感覺到小腿肌肉已經酸脹難忍、讓你的心肺感覺已經支撐不下去了,就是不讓你繼續跑。在第五天跑步的時候,心里想著第一口氣要比昨天跑的更遠一些,腿上的酸疼立刻就散發到全身,剛起步就有心跳過快喘不過氣的感覺,腳上仿佛重如千斤,跑步腳抬的比走路還低,當停下來檢查小腿的時候,酸楚和喘不過氣的感覺立刻就沒了,走起路來也輕松愉快,那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被自己的大腦騙了,于是就咬著牙堅持跑,跑過一百米,這些癥狀就都消失了,每次跑步最難的就是前一百米,每次跑都會有類似得癥狀,但是隨著心里暗示,告訴自己這些都是假象,這些癥狀越來越輕了,慢慢得就不會影響跑步了。
如果想大幅度提高比前一天一口氣跑步得距離,中間就需要休息一天,連續多天跑想要超過前一天很多是做不到的,每天只能增加一點點,一般都不超過10米,這種情況一旦跑到昨天的距離,腿就格外的酸、心臟就要跳出來一樣、呼吸極度困難。但是如果你想第一口氣比上一次多跑500米,最好中間休息一天,你的大腦就會暗示你,你休息夠了,可以多跑很長一段距離,我在跑第二十天的時候,只跑了4.25公里,中間休息了一天,直接跑滿五公里。連續跑一樣的距離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可以提高速度,身體越跑越輕快。
看到沒有,跑步考驗的不是你的身體素質,而是你能糊弄你自己大腦的能力。
最好配備一個可以監控心跳的手環,監控心跳指標。一旦極限心跳超過十分鐘,身體就會出現嚴重不適,呼吸不暢甚至要嘔吐。跑步前做熱身可以很好的緩解極限心跳的時間,我自己在極限心跳超過十分鐘就一定會停下來,不硬跑。但是如果極限心跳在五分鐘以內,即使呼吸苦難、小腿酸脹堅持跑,跑完之后身體也不會特別的難受。
2、讀《資治通鑒》并寫讀后感:其實《資治通鑒》通讀過兩遍。但是都沒有讀進去,因為書上說《資治通鑒》是史書,但是以史書的角度來看,真的太難讀了,通篇的流水賬,很多歷史故事都有演繹的成份。如果以還原歷史的角度看,這本書跟本算不上嚴謹。最讓人難受的是司馬光的評價,有種“我說城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的感覺,逼著自己讀了兩遍j結果什么也沒記住。
前段時間看馮唐的視頻,他說《資治通鑒》記載了中國男人最高層次的權謀,這讓我想起了高中的時候一個同學說過,《資治通鑒》是帝王之學。再從這個角度翻了翻《資治通鑒》發現很多地方可以看的懂了,原來這本書根本就不是歷史書,而是一個皇帝怎么管理一個國家,是通過歷史故事來總結和管理思想和經驗。但是跟中國古代其他工具書一樣,不是系統論述,而是散落在具體的歷史故事里。
所以《資治通鑒》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史書,而是一本管理學心得,而管理學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我一直都很佩服那個高中同學,他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邏輯自洽的三觀,一百個人中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人,特別早熟。他們通常被稱為有悟性的孩子。
于是我給自己立下目標,再次通讀《資治通鑒》并寫下讀后感。截至到目前,已經寫了七篇。自己一定要堅持完成,雖然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有什么意義,也許完成之后自己就找到這么做的意義了吧。
3、寫一百篇項目管理文章:在前段時間翻看去年和前年公司同事分享的項目管理文章,突然在平實的字里行間咂摸出一些干貨,去年和前年看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
其實在IT行業中,項目經理是一個很年輕的崗位,大概在2013年以前,在中國項目經理其實是不存在的,都是由技術經理兼任的,因為那個時候的IT項目的規模和復雜度都不高,涉及跨部門、跨專業協調、溝通的工作并不多,但是從2013年開始,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跨部門協調的工作越來越多,于是IT項目經理的職權比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引入PMP的管理思路,但是項目經理雖然很重要但是在公司中的地位很尷尬,頂級的IT大佬有產品經理出身、有開發出身、有運營出身、有銷售出身,就是沒有項目經理出身,項目經理并不突出。而且網上也沒有系統性的現成的介紹IT項目經理的文章。很多做項目經理的公眾號現在已經都停了。在網上流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從PMBOOK中直接摘抄的,有實操干貨的文章特別少。
對于自己的飯碗決定不能輕忽,決定結合自己的歷史項目復盤,完成100篇總結文章。任重道遠,截止到目前自己也僅僅完成了兩篇文章,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
在這樣滿是迷霧的時間里,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走出去,于是我決定做以上三件傻事。雖然我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但是總比每天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有用。當然想要做成任何事,都要跟自己的大腦對抗,對于如此消耗能量的事,大腦都是拒絕的,會不自覺的分泌各種負面情緒,讓你停下來好好休息。但是想要成事就要克服自己的大腦的負面影響,也許就像跑步一樣,熬過最初的一段距離,負面情緒就會轉化成多巴胺,從千方百計的阻止轉化成興奮,熬到可以用愛發電。也許到那個時候,今年的迷霧也就散了,那個時候就知道該做什么了。
給自己加油。打算組建一個“日新社”,取“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大家可以互相鼓勵分享,通過日拱一卒的方式進行自我成長。歡迎有識之士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